○文
观影君
最近“地摊经济”又火了。
为响应国家号召,地摊经济成了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
“摆地摊”也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多数人带着一种调侃和看热闹的心态对待“地摊经济”,毕竟亲自下场摆地摊并非易事。
当然也有很多大佬人物身体力行。
比如唱吧CEO陈华拿着麦克风街头献唱,水滴筹CEO沈鹏和腾讯的总监,都在街头摆地摊招人。
当然我们也很清楚,这些行为有炒作之嫌,三分钟热度罢了。
但是在20多年前,在“地摊经济”还未获得官方认可之前,还真有不少如今的大明星摆过地摊。
马云、梁家辉、黄渤、周星驰、吴奇隆、陈冠希等,当年都摆过地摊。
只是那时候的地摊,并不会让人联想到“人间烟火气”,而全是“生活的辛酸和艰苦”。
01、马云
先说马云马爸爸,别看他如今风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未成了阿里之前,他依旧干着英语教师的本职工作。
年,马云拉上一伙已经退休的英语教师,成立了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翻译社。
英文名叫作“HopeTranslation”,意思是“希望照进现实”。
只不过当时翻译社仍是社会的边缘行业,需求并不多。
所以创办翻译社的前几个月,经常是入不敷出。每个月的收入还不够房租。
很多好友都劝马云别瞎折腾,但是他不愿意放弃。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正常运作。马云在翻译社的门口摆地摊赚钱,贴补公司。
他会趁着周末的时间到义乌去选购一些商品,价格并不高昂的礼品或鲜花。
在众人的眼中,一位人民教育家竟然去摆地摊,也引来了很多人的不解和嘲笑。
但是为了生存,马云能够放下面子。
而且摆地摊的收入确实很可观,每个月能带来三四千的收益。
有人会好奇,那为什么马云要继续开翻译社,而不去专门摆地摊呢?
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件事,马云说这就是“格局”:“虽然我们钱少,但是有精神上的享受。”
然后到了年,马云被委派到美国催讨债务,意外接触了互联网。
于是他将海博翻译社交给一位入股的学生打理,自己则创立了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同时推出中国黄页。
马云正式投身互联网,为后来阿里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02、梁家辉
大名鼎鼎的影帝梁家辉也曾摆过地摊。
年,26岁的梁家辉凭借电影《垂帘听政》,获得了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
但是那时的梁家辉没想到,这是先给了一颗糖吃,然后又给了他一棍子。
虽然他的演技得到了认可,但是也触犯了当时香港文化局的禁忌:禁止香港演员未经允许到内地拍戏。
《垂帘听政》这部电影就是梁家辉在内地和刘晓庆一起拍的。
命运无常,成为金像奖影帝的梁家辉,却面临着无戏可拍的尴尬境地。
那段时间的梁家辉没有收入,为了赚点小钱,他就到铜锣湾大宛百货的门口去摆地摊。
卖的东西是自己DIY的皮质小手镯。
不过当时摆地摊是被禁止的。梁家辉每次出摊都要眼观八方耳听六路,和警察们斗智斗勇。
不过后来回忆起这段摆摊的日子,梁家辉表示自己也很开心,偶尔还能被人认出来。
只要有人认出他来,原本打算只买一个手镯的也可能会多买几个。
摆地摊的梁家辉甚至不愿意老老实实找个工作,因为他说:“当白领哪有摆地摊赚的多?”
摆地摊的日子终有到头的一天,改变梁家辉命运的两个人出现了。
一个是梁家辉后来的妻子江嘉年,她邀请梁家辉去参演广播剧,不久之后两人就结婚了。
另一个是让他能够重新拍电影的周润发,他带着梁家辉一起演了《英雄本色3》。
在发哥的帮助下,梁家辉和香港文化局之间的坚冰消融,他得以继续拍戏。
03、黄渤
“百亿影帝”黄渤,在成名之前也没少过苦日子。
黄渤15岁的时候就辍学了,为了生存,他辗转于各大酒吧唱歌。
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手,也试着把自己录的小样寄到各家唱片公司。
但无一不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年,黄渤出演了管虎导演的电影《上车走吧》。
黄渤过了一把演戏的瘾,这部电影也让他变得小有名气。
于是黄渤决心成为一名演员,还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黄渤利用。空余时间在公园摆起了地摊。专门给人剪头发。
最开始摆摊的黄渤没有经验,把每次理发的价格定在了10元,结果完全没有人找上门来。
后来价格一降再降,最终定在每次2元,这才招揽了不少的顾客。
一边摆地摊一边上学,黄渤这也算是勤工俭学了。
也正是靠着摆地摊,让彼时尚未成名的黄渤可以生存下去。
直到年,卧薪尝胆的黄渤终于等来了机会。
他出演了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
也就此开启了他和宁浩,徐峥——这一“内地喜剧铁三角”合作的开始。
04、林清玄
作家林清玄,小时候的家境很不好。
所以他在14岁那年,就独自离家谋生,做起了童工。
从码头工人,到餐厅服务员,再到熨烫工,为了有口饭吃,他什么活儿都能干。
当然他也曾自己摆过地摊,但无论生存的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不放弃写作这个习惯。
在底层的生活中摸爬滚打过来,反而滋生了他内心对美好的向往,让他的文字有了温度,有了感染众人的力量。
终于,他成为了台湾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一生出版了本书,被称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05、周星驰
众所周知,周星驰在成名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龙套生涯。
相比于和自己同期的一些明星,周星驰的成名之路是坎坷的。
但这些还不是最艰苦的。
在周星驰7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的他,就有过摆地摊的经历,赚钱为家庭分忧。
周星驰摆地摊卖的是指甲钳,倒买倒卖,从中赚取一些微薄的差价。
这些过往的艰辛,后来都被她拍进了电影里。
真正的“喜剧之王”,就是在逆境之中,仍然可以保持微笑,永不言弃。
这些摆过地摊的大人物,在他们摆地毯的时候,或许没有那么多浪漫主义的加成,摆地摊对他们而言也并不意味着自由,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有商人,有演员,也有作家,当然上述这些人毕竟只是个例。
诉说他们的事迹并不是为了给你打鸡血,只是从他们身上,多多少少能带来一些思考和感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即便是摆地摊,仍然不放弃向上攀爬的渴望。
放下面子,逆境求生,沉潜是为了更好的爆发。
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对大师兄说的那句经典台词: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