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磊乐话ID:xiaoleidialect」
要说这世界上的唱片公司千千万万,有不少都有个很奇怪的名字,而这些唱片公司的名字翻译成中文以后,奇怪的名字就变得更多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
“百代”
如果你是个买了几十年唱片的人,相信对于“EMI百代”这个唱片公司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可是你是否曾有那么一秒的疑惑:为什么“EMI”这个三个字母要翻译成看上去毫无关系的“百代”两个中文字?
这个事情要说起来,那就话长了,长到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话要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开始说起,当时有个叫“乐浜生”的法国人跑来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闯荡。那时留声机这东西才刚发明不久,乐浜生就在南阳桥(今天的黄浦区西藏南路一带)的街边摆摊,用留声机这个新鲜玩意儿播放“洋人大笑”的唱片,听一次收费一文钱,就这样赚到第一桶金。年,乐浜生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代理法国Pathé公司出产的电影、电影摄影机、唱机和唱片在中国销售。年,柏德洋行改组成Pathé在远东的分公司PathéOrient,乐浜生给公司取了个中文名字“百代”,这两个中文字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位于上海徐家汇的百代公司旧址——著名的“百代小红楼”。图源:网络
年,英国哥伦比亚唱机公司收购法国Pathé,两年后的年,英国哥伦比亚唱机公司和英国Gramophone公司合并成立“电气和音乐实业公司”(ElectricandMusicalIndustries),简称“EMI公司”,上海的东方百代公司也就成了EMI在远东的分公司。按理说,EMI这时就要把东方百代公司改名为“东方EMI公司”或者“上海EMI公司”,可是“百代”这个名字此时在中国已经实在太深入人心,因而EMI保留了上海分公司的这个中文译名。这一保留了,就保留了整整近一个世纪——不管EMI在中国的历史后来有几多曲折,但直到年EMI音乐集团被拆分出售为止,EMI在华语地区的中文名字始终是这个流传了一百多年、极富中国特色的“百代”。
“宝丽金”
另一家名字极富中国特色的唱片公司“宝丽金唱片”,也是爱买唱片的爱乐者非常熟悉的。“宝丽金”这三个字听上去,特别像是一家中国人开的唱片公司,但它实际却是一家欧洲的唱片集团,原来叫做“PolyGram”,“宝丽金”三个字是中国人神来之笔的翻译。
说这话要回到年,德国西门子集团和荷兰飞利浦集团将各自旗下的唱片公司合并。10年后的年,两家集团分别取本来各自旗下唱片公司的名字“Polydor”和“Phonogram”的各一半再拼起来为公司取名“PolyGram”。
有一种磁带盒叫泄露年龄
就在这个有点奇特的名字诞生前一年,Polydor公司收购了一家香港地区的唱片公司钻石唱片,将其改组成为香港Polydor唱片。而随着PolyGram的诞生,香港Polydor唱片公司也要随之改名为香港PolyGram唱片公司,而爱讨口彩的香港人便为这家公司取了“宝丽金”这个中文名,从此这家唱片公司傲立华语流行乐坛近30年不败。
图源:网络
EMI音乐集团(录制音乐部门)和PolyGram唱片公司分别在年和年被环球音乐集团收购,“百代”和“宝丽金”这两个经典的中文名字也归环球音乐集团所有。今年8月16日,环球音乐集团中国公司宣布重启“EMI”和“宝丽金”两个品牌,这两个名字重新焕发出经典魅力。关于这部分的情况,可以参考墨墨亭子间的这篇《盼到了!宝丽金和EMI两大传奇唱片厂牌今天正式重启》了解更多。
“新力”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Sony的中文译名是什么?”,你会不会觉得对方脑子进水了?竟然还会有人不知道索尼大法的名字?但其实很有可能不是对方脑子有问题,而是他是一个从二三十年前就开始买唱片的人——因为那时很多SonyMusic公司的引进版唱片上,中文译名是“新力音乐”。
Sony中文译名“新力”其实始自年香港Sony分公司的成立,当时按粤语的发音取名“新力”,后来台湾地区的Sony的企业包括SonyMusic等等中文都叫“新力”,因而那些年我们买的那些按港台地区版本引进的SonyMusic的唱片上面都印着“新力音乐”。
图源:网络
不过我们内地从一开始就叫Sony为“索尼”,因此多少对“新力”两个字有点不习惯。年,SonyMusic成为内地首家设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分公司的国际性唱片公司,合资公司取中文名字“新索音乐”:
当时很多人以为这个名字就是把港台地区“新力”的“新”和内地“索尼”的“索”拼起来的,但其实“新索”里的“索”当然是“索尼”的“索”无疑,但“新”其实指的是上海新汇集团,因为它是合资公司的中方之一。
但“新力”这个名字其实不太符合Sony公司创建时的起名初衷。据说当年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之所以取“Sony”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在所有语言里面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个名字,而“新力”在中文里多少有“新的力量”的意思。年,Sony公司统一全球译名,要求所有地区的Sony分公司在当地语言译名里要和Sony的英文发音相同,因此,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Sony公司全部和内地的“索尼”统一,SonyMusicEntertainment在华语地区也同时统一了中文名称“索尼音乐娱乐”:
“新力”这个名字便成了历史。
“贝塔斯曼”
以上说到的百代、宝丽金和新力音乐,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的所谓“世界五大唱片集团”里的其中三家,接下来就来说说第四家——贝塔斯曼音乐集团。
说到“贝塔斯曼”就想到那个书友会的朋友,恭喜你,你又暴露年龄了……
参加过这个书友会的人,应该对它都是又爱又恨的吧?图源:网络
其实“贝塔斯曼”是德国媒体集团Bertelsmann的中文官方译名,当年名噪一时的贝塔斯曼书友会就是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一项著名业务。当然,爱乐者更熟悉的是贝塔斯曼集团旗下曾经的唱片公司BMG——惠特尼·休斯顿、KennyG和周杰伦等等巨星的唱片背后都有过BMG的logo。
现在那些不认识周董的小孩子肯定也不认识BMG了
BMG的中文译名很多,除了现在官方确定的“贝塔斯曼”外,以前还叫过“贝图斯曼”,最早的KennyG引进版磁带上甚至出现过“斡图”或者是“干图”的译名(早年的印刷实在差,分辨不出来):
请知情者告知到底是什么“图”。图源:网络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BMG译名可能是引进版上台湾地区的译名“博德曼”:
不过不管是“贝塔斯曼”、“贝图斯曼”、“博德曼”还是“斡图”、“干图”,反正都已经是历史名词了。现在那家叫“BMG音乐”的公司虽然中文译名还是“贝塔斯曼音乐”,但它是一家新形态的音乐公司,只是借了我们熟悉的之前那家BMG唱片公司的名字,关系其实不是太大。
“索雅”
年到年期间,Sony音乐集团和BMG音乐集团曾经合并过,合并后的公司名字叫做“SonyBMGMusic”,在港台地区中文译名是“新力博德曼”,在内地仍然叫“新索音乐”。
这一次合并,两家音乐集团其实并不是旗下所有公司都参加的,有两部分没有参加这次合并,一是两家集团在日本的唱片分公司日本索尼唱片和日本BMG唱片没有参加合并,依然分开独立运营,二是两家集团的音乐版权管理公司Sony/ATVMusicPublishing和BMGMusicPublishing没有参与合并,依旧各自独立运营。
Sony/ATVMusicPublishing由索尼集团和迈克尔·杰克逊持有的版权管理公司ATV在年各出资50%建立,因此,Sony/ATVMusicPublishing某种程度上是由索尼集团直接领导的,而不是隶属于索尼音乐娱乐集团,再加上和歌王之间的股权分割非常复杂,可能这就是年Sony/ATVMusicPublishing没法参与索尼音乐和BMG音乐合并的原因(更多内幕请参见《神马?听披头士乐队还得经过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允许?可这是真的!!(文末再有福利)》)。
据说歌王从音乐版权里获取的收入比他自己亲自唱歌收到的酬劳还要高。图源:网络
Sony/ATVMusicPublishing在中国注册的中文名字是“索雅”,“索”当然是索尼的索,“雅”可能取了ATV的A的讨口彩的谐音——本身音乐产业结构对普通人来说就很复杂,而“索雅”这个名字更是迷上加迷了。
不过在今年早些时候,Sony/ATVMusicPublishing因为收购了歌王的那50%的资产,把公司名字改成了SonyMusicPublishing,而中文译名也不再需要“雅”了,改成了比较明白好懂的“索尼音乐版权管理”——“爸爸”是谁,不言自明。
“松巴”
在北京,有一家名叫“松巴”的音乐公司,打开公司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