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历史披头士永不消逝的摇滚精神

英国历史:披头士——永不消逝的摇滚精神

关键词:二战结束、嬉皮士运动兴起

前因:二战结束

二战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在高速变化的时代中,年青一代的观念产生巨变。

▲二战结束的标志,日本签署投降书

后果:嬉皮士运动兴起

反叛主流的嬉皮士文化兴起,年“爱之夏”成为标志性事件,但是因为造成社会隐患,乃至有人借此谋杀,嬉皮士衰落。

▲嬉皮士运动兴起

过程始末

一、爱泼斯坦

-年,来自英国的摇滚乐队披头士取得巨大成功,将反叛传统、关切现实的态度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也成为摇滚乐的内核精神。

如果说披头士是伟大的,那么爱泼斯坦的出现就是这场伟大的开始。

年11月,爱泼斯坦见到了在俱乐部驻唱的四个男孩,他们身穿皮衣、梳着油乎乎的背头,脚蹬切尔西靴——形象乏善可陈,但嘶吼出的狂热躁动却结结实实打动了爱泼斯坦。

爱泼斯坦也是个离经叛道的人物,同性恋,还吸毒。他毛遂自荐担当乐队经纪人,仅用五年,就带领披头士掀起了一场摇滚飓风。

▲披头士乐队,由约翰·列侬(JohnLennon)、林戈·斯塔尔(RingoStarr)、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和乔治·哈里森(GeorgeHarrison)四名成员组成。

二、确立了乐队新形象

爱泼斯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了乐队新形象。

锅盖头、西装、长裤、切尔西靴,这就是日后俘获万千少女心的经典形象:几分精灵古怪,几分天真可爱。

第二件事,就是为披头士找制作公司。

年,披头士签约百代旗下子公司,并发行一系列单曲。

在他的建议下,乐队鼓手还更换为手林戈·斯塔尔。至此,乐队成员固定下来,另外三位分别是创始人、词作者约翰列侬,曲作者保罗·麦卡特尼和电音吉他手乔治·哈里森。

但百代对于推广并不上心,朋友向爱泼斯坦推荐了迪克詹姆斯。

初次见面,詹姆斯当场给当红综艺节目《幸运之星》打电话,播放了披头士的新歌《PleasePleaseMe》(让我开心)。几分钟后,合作邀约就到了。面对如此神操作,爱泼斯坦只能说“wow”,詹姆斯入伙。

有了最牛的经纪人和资源最广的出版商,披头士的商业之路立马开阔起来。

乐队成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固定表演嘉宾,表演50多场。年,《PleasePleaseMe》第一次登上音乐榜第一。之后,披头士的专辑几乎霸占了一整年的榜首。

10月13日,乐队参加了英国最大的综艺节目,成千上万的粉丝阻断道路、尖叫哭泣,混乱一直持续数个小时。这种接近病态的狂热,为媒体创造了一个新词——“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

▲披头士的狂热粉丝,需要大批警察维持秩序

三、披头士入侵美利坚

年开始,披头士入侵美利坚,让这种个狂热达到高潮。

当时美国作为最强的西方国家,音乐、电影强势输出,英国的流行乐榜单大多被美国歌曲占据。

为了进军美国,爱泼斯坦一边改变曲风,让披头士更适合美国口味,另一边,他打算借用英国王室的招牌。

11月4日,披头士为英国皇家汇演。

表演中,列侬俏皮地说道“买低价票的观众给我点掌声好吗?至于其他人,玩你们的珠宝就行了。”此前,还从未有人在皇室面前如此莽撞,不想王室却被他的可爱折服了,成为乐队粉丝。

英国在战后衰落,人们总是当它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帝国。英国政府看到披头士的号召力,也就顺水推舟

年2月,披头士果然在美国掀起了更加浩大的披头士狂热。

而前一年,美国人基本没听说过披头士。

这一切,都与爱泼斯坦的运作有关。

就在乐队为皇太后表演的第二天,爱泼斯坦就飞到了纽约,拿下美国最火的脱口秀——艾德苏利文秀(TheEdSullivanShow),最终敲定了三场合作。

更重要的是,爱泼斯坦还动用关系,搞定了美国国会唱片公司,为趁热打铁出唱片做好了准备。各广播电台还用披头士的曲子提前一个月持续轰炸,美国青少年早已在披头士的旋律里欲罢不能。

▲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至今也还在位

四、爱泼斯坦去世

万事俱备,这才让披头士在踏上美利坚的第一分钟,就听到了持续高分贝的尖叫。

苏利文秀吸引了万观众,几乎占美国人口的1/3。而此后,披头士的唱片也几乎让美国青少年人手一张。

披头士成为英伦摇滚进军美国的先锋,紧随其后,滚石等乐队也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英伦入侵就这样被记入史册。他们的歌曲表现了年轻人的迷茫,但更多的是爱、和平等美好事物。

遗憾的是,爱泼斯坦去世,后来乐队矛盾越来越多,激进的列侬与队友分歧也越来越大。最终,乐队年宣布解散,最后主场列侬还遇刺身亡。

▲约翰列侬与妻子小野洋子

结论

披头士可以说是英国最伟大的乐队,影响远远没有散去,他们传达出的独立、反叛与和平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被视为当时反正统文化运动的理想化身。

《披头士乐队》《大英百科全书》《英国通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