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词冷月赣鄱情纪念著名笛子演奏家涂传

涂传耀

(年1月25日--年6月5日)

国家一级笛子演奏家,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江西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尖子演奏员,中共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民族器乐研究会会长。

05:18

涂传耀先生演奏《南词》

回顾先生笛艺六十载

(一)初出茅庐余蕴音乐天赋

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涂传耀出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西丰城。幼时的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戏,尤其最爱听就是为戏曲伴奏的吹管乐器--竹笛。在他8岁时,用几分钱买了一根竹笛,便开始向一位民间艺人学习,从他每天坚持刻苦练习、用心琢磨,吹笛成了他童年最大的乐趣。

凭借着他聪明的头脑、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吹奏的音乐有模有样,在年,就开始登上舞台表演竹笛,那时他不到12岁,他的演奏获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首次登台演奏获得了认可,这使他信心满满、兴趣大增。上学期间他被选上担任学校的播音员,在广播里自学了许多曲子,校园里到处都有他悠扬的笛声,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欣赏,学校每次有演出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年,他演奏的《马车夫之歌》由江西省广播电台录音并向全省播放;年在“江西省中小学文艺汇演”中演奏《解放军进行曲》荣获优秀奖(在当时优秀奖是最高奖)。后来,他被南昌市少年宫选拔到少年宫担任笛子演奏,任器乐组组长,从此这颗“笛苑新星”开始逐渐成长。

儿时的梦想终于渐渐看到希望,在南昌市少年宫期间,涂传耀为了让自己的演奏更加优秀从此更加刻苦训练,由于全心投入练笛经常忘记饭点。中国的竹笛艺术在50年代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年著名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在“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观摩大会”上成功地演奏了《喜相逢》、《放风筝》两首独奏曲后,竹笛这一伴奏乐器第一次以“独奏”的形式登上了舞台,当时轰动全国,涂传耀为了学习《喜相逢》、《放风筝》两首独奏曲,花钱买到了一张冯子存先生的唱片,他反复聆听,一句一句、一音一音的进行模仿练习,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刻苦训练,终于较好的掌握了北派竹笛中历音、滑音、吐音、剁音以及飞指颤音等技法的独奏曲。

年合影右起:冯子存先生、涂传耀先生

少年时的涂传耀每次上台演奏都能获得赞扬和鼓励,他从这时开始对竹笛的热爱就愈发不可收拾,他对竹笛艺术的痴迷热爱、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奠定了他将来的笛艺成才之路。

《春到井冈》涂传耀作曲及演奏06:00来自小云朵乐

(二)历经坎坷开辟笛艺道路

年,涂传耀以多次获奖的优异成绩被当时的江西省农林垦文工团选拔录取,担任笛子独奏演员,这是他竹笛艺术道路的转折点。在此期间,他随文工团城市、乡镇街道、农村、工地、矿山、企业之间进行巡回慰问演出,他精湛熟练的演奏总是能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他参加“江西省农林垦殖系统文艺会演”,荣获优秀独奏奖。他的足迹、他的笛声慢慢遍布了全省的每一个角落,乃至祖国的四面八方。

儿时的勤奋得到报偿、少年的理想得以实现,他深知:“艺术本无捷径可走,全靠勤学苦练,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孜孜不倦地钻研、刻苦踏实地磨练才有可能摘取艺术桂冠”。于是他开始寻师走访,先是虚心求教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先生,在冯先生的精心指教下,他的演奏技术更加成熟、笛乐的演绎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年他又拜一代宗师赵松庭先生为师,学习了《早晨》、《采茶忙》、《婺江风光》等南北技巧交融的笛子独奏曲,从此,他逐步全面掌握了南北两派的笛子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

年合影右起:赵松庭先生、涂传耀先生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笛界以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第一代竹笛宗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笛子独奏作品,涂传耀为了开拓笛艺道路、全方面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于是开始自学和声学、作曲法、复调、汉族调式、民族器乐配器法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他每一次到农村、山区、工地演出和体验生活时,都不忘收集记录当地民间音乐。年,他与刘明荃先生合作创作了笛艺生涯的第一首笛子独奏曲《闹春耕》,从此开创了“赣鄱笛乐”创作的先河。《闹春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演出时,受到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分别把他的这首“处女作”进行了录音并向全国播放,各地的笛子爱好者纷纷来信向他求教并索要曲谱。涂先生从《闹春耕》的创作中尝到了甜头,同时他又深刻领悟到了“演奏丰富创作,创作提高演奏,演奏与创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道理,于是他更加苦练笛艺、继续创作,又独立创作了《送粮下山》,年由江西省广播电台录音并向全省播放。年,他与田颂刚先生合作创作,并由他演奏的《喜割丰收稻》在江西省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此曲取材于江西赣南采茶戏。同年,在“江西省文艺会演”上演奏《小八路勇闯封锁线》和自创曲目《闹春耕》,分别获优秀独奏节目奖和优秀创作曲目奖。从《闹春耕》的春耕繁忙景象到《喜割丰收稻》的丰收时节,这代表着他的笛乐创作之路有了一定的根基。

在年文化大革命,是他笛艺道路上最艰难的时期。年11月11日,他在主持学习《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时,因为疏忽出错,以反革命被揪,随后关进“牛棚”,在那里每天受尽折磨,脖子上挂着钢板、跪在地上被批斗、不停地挨打,身体上的摧残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折磨,在精神上更是沉重的打击,他们不允许他吹笛子,他说:“挨打、挨骂都可以忍受,却不能阻止我吹笛子的热情”。在无数个折磨他的日夜里,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是一位老师傅的及时劝阻才放弃了。他那股对笛子强烈的爱已然成为他内心深处最坚实的支柱,他选择了振作、选择了坚持、下决心与笛子相伴一生。如果没有当时的坚持,也就没有他后来美好的笛艺人生。

年末,涂传耀重新获得自由,当时江西省农垦文工团并入江西省歌舞团,从此就成为了江西省歌舞团的专业笛子演奏员,这是他经历了人生苦难后迎来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在被监管之下参加各类演出,每到一处仍然不忘收集和记录当地民间音乐素材。年在井冈山采风时,创作了笛子独奏曲《送粮路上》,年在庐山又与解策励先生合作创作了《鄱阳渔歌》。《鄱阳渔歌》在年参加“全国文艺会演”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并参加了北京国庆游园文艺演出。年《南昌晚报》对该曲作了专题评价。该曲还被灌制成唱片畅销国内外,收录在中国唱片社(上海公司)《中国笛子大全有声带》中。当时全国的竹笛爱好者都知道江西有首笛曲《鄱阳渔歌》、江西有位涂传耀,此曲的诞生成为了70年代中国笛乐作品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从此涂传耀的笛艺道路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年,他在广州一位制笛师傅手中无意地发现了一根紫竹材质的大降B调笛子,一眼就相中了想要买下,可是,制笛师傅说这根笛子已经被一位老师预定,怎么也不肯答应卖,后经他多次苦苦央求,制笛师傅终于被他的诚意和执着所感动,最终答应了卖给他。他仅仅用了9元钱买下了这根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笛子,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在全国文艺汇演中,他第一次使用这只大降B调笛子上台演奏了模仿京剧八个样板戏《海港》中马宏亮老生唱段《共产党毛主席恩比天高》,成功出色的演奏不仅获得现场一片掌声,同时获得了优秀奖。经过此次的成功汇演,他更是对它爱不释手,把每一次成功的演出都归功于这根大降B调笛子,他视它为珍宝、知己,他把这根笛子看作是他笛艺生涯中的一大“功臣”。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二十载的积累和沉淀,从人生中的第一首笛子独奏曲《闹春耕》开创“赣鄱笛乐”的艺术形态,到关进“牛棚”受尽折磨,再到重获人生自由后迎来新转机。涂传耀这种在坎坷困境中坚不可摧、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历经坎坷开辟笛艺生涯“赣鄱笛乐”的艺术道路。

(三)德艺双馨彰显艺术品格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年在党对文学艺术事业的政策支持下,文艺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迎来了文艺的春天。此时的涂传耀更是全心投入到演奏和创作之中,创作了笛子独奏曲《春绿赣江》、《旷工歌》、《布谷鸟飞来了》、《春到井冈》等笛子独奏作品,并灌录成唱片。年与刘安华先生合作创作的排笛独奏曲《春到井冈》,先后两次参加由江西省文化局和江西省文联组织的“江西井冈之春音乐会”分别荣获表演奖和优秀演奏员奖,《布谷鸟飞来了》荣获创作奖。

年春,他与解策励合作创作了笛子独奏曲《牛歌》,此曲取材于江西上饶地区的民间音乐《呼牛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田园风韵。此曲在年荣获江西省文化厅颁发的“江西省民族器乐优秀作品奖”,年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文艺作品奖”二等奖。此曲被编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竹笛考级曲集》中,被规定为全国竹笛考级七级演奏曲目。

年10月,他用最喜爱的那只大降B调笛子与夏宗荃、解策励合作创作了笛子独奏曲《南词》,此曲根据江西赣剧同名音乐曲牌改编创作,曲调典雅秀美。年,《南词》在江西省首届民族器乐作品评选大赛中荣获江西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作品奖”;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同年,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的“35周年文艺作品评奖”中,再次荣获“荣誉奖”(当时规定本年度在全国获过奖的作品不再给奖,因此颁发“荣誉奖”)。《南词》曲谱被收录于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教学曲精选》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中国竹笛名曲荟萃》、国内各大考级教材、以及各大音乐院校教材中,还被灌制成唱片发行,收录在中国唱片社(上海公司)《中国笛子大全有声带》中,曾多次在电台向全国播放。

年初,他创作并演奏的笛子独奏曲《春绿赣江》拍成电视片,被中央电视台选用面向全国播放,同年9月10日,江西《心声歌刊》第5期第28页中以《江南脆笛旋四方--记笛子演奏家涂传耀》为题,对其作了专题介绍,并将《春绿赣江》曲谱刊登在此书中。文中高度赞扬他的笛子演奏“技巧娴熟,得心应手,喜怒哀乐尺寸掌握适当,像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无论是节奏、乐感、音准,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由其创作、演奏的《南词》,“意境深远,高雅古朴,清新利落,刚柔相济,细腻轻俏,起伏转折,一气呵成,吹出了浓郁的赣剧乡土色彩”,由其吹奏的长音,令人感到“先有声,后有气,柔和、丰满、透亮、甜润”,由其吹奏的吐音,“就如珍珠落入玉盘,华而不乱,富有弹性”;由其吹奏的碎吐,“宛如弦乐的碎弓,均匀清晰,自然流畅”;由其吹奏的叠音,“铿锵有力,富有糯性”;由其吹奏的循环换气特长音,延绵不断,无缝无痕。与此同时,《南昌晚报》还对其在70年代创作并演奏的经典笛子独奏曲《鄱阳渔歌》作了专题评论。

由于他的演奏和创作频频获奖,在民族器乐艺术事业上取得了优异成果,年他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江西省歌舞剧院“尖子”演奏员,这在当时全国民族乐器领域也就只有他一个。年10月,他随江西省歌舞团赴南斯拉夫访问演出时,外国友人听其演奏候,盛赞其为“优秀的演奏家”,简直把一管笛子“吹活了”。

年,他改编创作了一首用竹笛、琵琶、扬琴、中阮、二胡、中胡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丝竹乐合奏曲《山坡羊》,此曲取材于江西孟戏高腔音乐同名曲牌,同年5月,这首丝竹乐作品代表江西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音乐作品创作与演奏比赛”,荣获创作三等奖与演奏三等奖两个奖项,为江西省民族器乐赢得了荣誉,填补了江西很长时间以来没有丝竹乐作品的空白。同年11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以《笛子演奏家涂传耀和他创作并演奏的乐曲》为题,对其作了长达一小时的专题报道。

年,他再次用那只大降B调笛子与陈述刘先生合作创作了《冷月》,此曲是根据姜白石的词作《扬州慢》中的“冷月无声”的词意而创作,是一首打破传统、具有创新风格的一首巅峰之作。同年8月,由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江西省贵冶杯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中,《冷月》荣获作品一等奖和演奏一等奖;10月,此曲又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荣获三等奖;由于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艺术成果突出,年被江西省文化厅评为“江西省文化系统先进文化工作者”。年,在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江西省音乐舞蹈艺术节”中,由他独立创作并演奏的笛子独奏曲《四步头》获创作三等奖,年此曲又荣获演奏一等奖。年,《冷月》一曲再获“江西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的殊荣,《冷月》曲谱被收录于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教学曲精选》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竹笛名曲荟萃》以及国内各大考级教材和国内各大音乐院校教材中,还被灌制成唱片发行,收录在中国唱片社(上海公司)《中国笛子大全有声带》中。

涂传耀从小登台演出开始,他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笛子艺术的钻研和苦练,对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演出都十分重视,演出前他都要反复练习,坚持下午睡午觉,以保证晚上的演出能发挥到最好,给观众带来最精彩的演奏。由于有时候演出非常频繁,他还经常感冒发烧,都依然坚持演出,一直以来都严格要求自己。他一直随团奔走于国内外各个地方的演出,年9月13日,受文化部指派,随团出访非洲的六个国家,担任笛子独奏演员,获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赞扬,并受到文化部的嘉奖。

涂传耀先生高超的演奏技艺、独具魅力的音乐处理、出色的舞台表演,博得了听众的广泛赞誉,并得到当时前来江西视察文艺工作的中央领导和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年5月,受中国台湾琴园国乐团团长林谷珍先生邀请,涂传耀赴台湾参加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第十四场的演出,成功举办了《春风拂柳笛三弄——涂传耀、邬满栋笛艺联展独奏音乐会》,他精湛的演奏技艺、别具一格的演奏风格,得到了台湾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赞赏和好评。年9月参加由江西省民族器乐研究会、南昌大学、《中国竹笛》杂志主办的中国竹笛名家名曲(江西)专场音乐会,他作为江西第一代竹笛代表与中青二代熊志音、胡玉林同台献艺,年近70岁高龄的他在舞台上精神抖擞,演奏了自己创作的《南词》,演奏颇具感染、典雅秀美、韵味十足,此曲演奏结束后热烈的掌声一直在持续,他用他那略带沙哑又具亲和力的嗓音说:“我再为大家演奏一首《牧民新歌》”。演出结束后,都称赞他的演奏技艺毫不逊色于年轻时代。

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第十四场:《春风拂柳笛三弄——涂传耀、邬满栋笛艺联展独奏音乐会》

涂传耀先生除长期从事演奏工作之外,自六十年代开始,还一直兼任教学工作。有慕名而来求教的专业和业余笛子老师,有各大专业院校的专业学生和大中小学的笛子爱好者等,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南昌市少年宫等多家单位均聘请他去教授竹笛。凡遇上门求教者均热情接待、毫不保留、耐心地进行传授。他授课时对学生严厉苛刻,生活中对学生关爱有加,是学生心中的“严师慈父”。在其培养笛艺人才的历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特别制定了一套系统科学、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在培育笛艺人才方面,极为严谨苛刻,他时常和他的学生们说:“学习笛子,要认真对待每一首作品,每一句、每一音、每一个技巧都要严严格格对待,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他还有一句经典话语:“吹笛子就像穿绣花针样,一针一线都要认真对待”。跟随他学习竹笛演奏艺术,不单单学到的是吹奏技术,更多的是学习其为人正直、对笛艺的执着、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积极乐观的精神。很多学生回忆当年学习的场景时都感叹说:“要不是涂老师当年对我那么严格,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啦”。他给学生上课时,对音准、节奏、音色以及作品风格的把握等方面全面讲解,经常一句一句教,甚至一个音一个音的给学生做示范,一遍不行再两遍、两遍不行再来,总之手把手的教会了所学的才会继续往下学。他在学生上课吹奏不好时从不留情面,吹的好时也就是轻描淡写的说句还行,可见他对笛子演奏艺术的精益求精。涂传耀先生培育的笛艺人才中,有的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省内外其他艺术院校录取,有的在专业文艺团体从事演奏工作,有的在各大中专院校担任竹笛教学工作,学生遍布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涂传耀还在竹笛演奏技法上也尝试改革和创新。将笛子吐音技法由传统的“吐库”、“嗒嘎”等吐音技法为改为“嘟咕”技法,使吐音更为清晰有力,取得重大突破;独创“倒挂月牙”的吹奏口型,以发“和”音用气吹奏,吹奏时更为饱满、松弛、自如,这两大创新是继笛子大师赵松庭在笛子上使用循环换气法的又一重大突破。尽管这些演奏技法的创新,没有过多的深奥理论,但却有着较为朴实的使用价值。这也是他长期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与现在竹笛发展的方向,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这一实践证明:他为自己竹笛演奏风格的确定独树一帜,是百花齐放中的又一番景致,也为今后更为广泛的竹笛教学和演奏,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启示与选择。

他还策划成立了江西省民族器乐研究会(现更名为江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他从未停止过对民族器乐的普及和发展工作,即使他病重也还在思索如何更好地推动江西各地的民乐发展工作。该会的成立,使江西的民族器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江西省民族器乐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江西省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涂传耀先生的获奖证书

年涂传耀先生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为“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年又被公认授予为“中国笛坛第二代宗师”等国家级称号及荣誉。他是一位集演奏、作曲和教育为一身的的艺术家,是“赣鄱笛乐”风格流派的践行者、成功的典范。有人称其为“魔笛”圣手,有人将涂传耀的竹笛演奏与景德镇陶瓷、南丰蜜桔并称为“江西三宝”。他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代杰出竹笛表演艺术家、江西竹笛的一代宗师,为丰富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积极创作“赣鄱笛乐”作品,为笛艺传承和发展奉献了一生的精力,他的一生为人正直、虚心好学、兢兢业业,在笛艺上继承传统、敢于不断创新、硕果累累,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怀念的德艺双馨的楷模。

年6月5日,涂传耀先生因病去世,与世长辞。为缅怀我们的恩师,文末以恩师创作的笛乐作品曲名即兴作一首《忆恩师》。

《忆恩师》

春绿大地耕种忙,

丰收时节麦如浪。

井冈山上杜鹃红,

牛歌抒怀精神畅。

湖波粼粼笛声荡,

今朝矿工新时尚。

曲意悠悠安源情,

不忘初衷守信仰。

回忆往昔谢师恩,

谨遵教诲莫惆怅。

南词冷月传心声,

赣鄱笛乐耀华章。

流金岁月放光芒,

与时俱进当自强。

薪火承续有后人,

江西民乐蕴希望。

文章撰稿:赖彦青(硕士,江西省竹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南昌分会会长)

涂传耀先生的艺术照摄影:谢旭鸣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