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参加《围炉音乐会》的时候,请丁薇来助阵。
丁薇上台前,李泉讲起她滔滔不绝,冷不丁地吉杰问了一句:“有没有喜欢过她?”
李泉顿时一愣,继而脸上一红,接着打了个太极,把这事儿跳过去了。
观众的好奇心不禁被勾起,丁薇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高冷才子李泉面露羞涩?
如果去细数华语乐坛的全能型女音乐人,丁薇是不得不提的代表人物。
《明日之子》的舞台,李泽珑演绎丁薇的《纪念》,获得现场点赞。
乘风破浪的姐姐伊能静,排练时跺着脚深情演唱丁薇的《女孩与四重奏》,第二天就上了热搜。
丁薇隐匿于公众许久,公众仍不时会听到她的歌。
在她鲜少出来唱歌的日子里,她创作的影视音乐还陪伴着观众。
不论是在《失恋33天》《等风来》,还是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蜗居》…...烘托剧情而生的配乐,是丁薇另一种继续流行音乐的方式。
丁薇读上海音乐学院的时候,流行音乐还登不上大雅之堂。
如果学生去唱流行歌,是要被老师骂到不行的。
丁薇和学长李泉属于叛逆生,不但在学校搞流行音乐,还号召大家一起玩。
他们两人的革命友谊就是从那时起建立的。
后来,李泉率先毕业签约了魔岩,就是那个打造了“魔岩三杰”的魔岩唱片公司。
录第一张专辑时,李泉需要一个和音,于是找到丁薇。
不得不说,李泉就是丁薇走向流行乐坛的第一个贵人。
接着来了第二个贵人。
录音的时候,丁薇见到了魔岩唱片的负责人张培仁,聊着聊着,张培仁问她:“你也喜欢唱歌,又是学作曲的,为什么没有自己写歌呢?”
丁薇小时候学二胡,大学学作曲,自己写歌这件事她从没想过。
但是张培仁这么一问,她隐隐约约有了些想法。
最终促成这件事的,是张培仁寄给她的两张唱片。
在那之前,丁薇和很多人一样听的是惠特妮·休斯顿、麦克尔·杰克逊。
她想自己和他们唱功差距那么大,怎么能当歌手。
张培仁寄来的欧美小众歌手的唱片,打开了丁薇的新世界。
听完以后她突然觉得:原来我把流行音乐想得太狭隘了,流行音乐不是只有那一种。
“其实流行音乐更诱人的地方在于,它表达每个人不同的个性。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为什么一到流行音乐大家就说要听点同样的东西?”
从那一刻起,她决定自己写歌,唱她想唱的东西。
她树立了一个信念:做流行音乐里的艺术品。
秉持着这种态度,丁薇从来没有在写歌之前去想,能不能把这个歌写得耳熟能详一点,能不能让朗朗上口一点。
这也是她的歌传唱度不高的原因。
当她开始行动时,幸运走向了她。
很快丁薇签约了大地唱片。
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断翅的蝴蝶》,同名主打歌由三宝作曲,黄小茂作词。
整张专辑都弥漫着JAZZ、BLUES的感觉,中国乐坛人士称赞她是“蓝调女孩”。
随后她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成为在该音乐节表演的第一位华人歌手。
但如同很多怀揣抱负,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丁薇也很快受到了现实的鞭打。
这张业内口碑很好的唱片,发行量非常差,差到歌迷写信说根本买不到。
大多数人是不会像丁薇那样去想,要听流行音乐里的艺术品。
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哀。
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憋屈的丁薇,愤慨之下和唱片公司闹解约,把自己雪藏了。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在北京漂泊。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每个月要为房租钱发愁,前途一片渺茫。
漏屋偏逢连夜雨,丁薇的父亲此时查出了癌症。
那是她第一次在北京过冬天。
屋外的风刮得特别大,像是有人在哭。
丁薇听着呼啸的风,心里一片悲凉:连老天爷都在为我哭泣。
哪想到,此时的无望成了她的灵感。
脑子里词与曲同时倾泻而出。
“冬天来了,觉得凉了;水不流了,你也走了,音乐响了,让我哭了。”
丁薇写下了在一代人心中影响极深的《冬天来了》。
马晓颖一次在车上听到《冬天来了》,听到泪流满面,把这首歌用到自己的处女作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生活和电影总是那么相似。
《冬天来了》发行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
丁薇小时候,父亲对她很严苛。
从早到晚,从春天到冬天,不停歇的督促她和姐姐练琴。
有一次父亲生气,把姐妹俩塞到麻布袋子里,用自行车驮到江边,装作把她们丢进江边吓唬她们。
她对父亲的怕和爱都一直藏在心里。
以前做爵士乐,父亲总说听不懂,丁薇想这首父亲一定听得懂,一定觉得好听。
可惜父亲听不到了,她连讨好他的机会也没有了。
这成了她心中的憾事。
人生总是高高低低,苦过之后会有甜。
《冬天来了》的成功,让丁薇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90年代末,丁薇为那英创作了歌曲《爱要有你才完美》,为刘德华创作了歌曲《我要你的每天》。
跨入年,她频频拿奖,最佳女歌手奖,最佳唱作人奖均被收入囊中。
《女孩与四重奏》对于丁薇是一个尝试。
弦乐四重奏在古典音乐里面是一个寻常的形式,但当时没有人拿弦乐四重奏跟流行音乐来做过结合。
丁薇这样做了,这首歌出来很受大众欢迎,且获得第一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最佳编曲与十大华语歌曲的奖项。
若要说最喜欢,她最喜欢的是《狗》。
那时有个歌手跟她邀歌,她每天坐在钢琴前面想啊想,突然想起来那个歌手养的狗狗。
然后莫名其妙出了第一句:那一年回家路上遇见一条狗。
这首歌讲的并不是温情,而是无奈。
丁薇借着那条没有被领回家的狗,表达了错过的一些人,一些事的无奈。
这个阶段的丁薇,更多的想要去探讨人生。
为她转向影视音乐埋下伏笔。
年后,数字音乐的出现对实体唱片产生冲击。
很多公司都面临倒闭或者经营不力的窘境,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丁薇不想脱离音乐,于是去创作配乐。
在这个转折过程中,丁薇遇到了很多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职业歧视。
做影视音乐作曲的女性非常少,她刚转向此地时,一个导演对她说:“丁薇我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是这个片子你写得了吗。”
丁薇问为什么,那个导演说这是个男人戏。
一个敢于主动雪藏自己的女子是不服输的。
“男人戏怎么了,就是说他认为我理解不了男子气概,还是写不出那个宏大?如果他面对的是个男性作曲,他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从丁薇小学起,每年老师写的评语几乎都是“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这样的她是老师和父母都不喜欢的。
父母对她的教育是你不要当出头鸟,你不要搞特殊。
长大以后,这就是她最想要批判的事情。
她性格中的理想和倔强从未退缩。
在不被人看好的领域,她一样做出了成绩。
从年到现在她配乐了超过40多部影视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这部戏播出了以后,开始有很多导演和制片人来找她。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失恋33天》《蜗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爱十年》《你是我兄弟》……
配乐给了她另一些东西。
以前她写流行歌是很自我的状态,今天有感觉就写,没感觉就不写,来感觉就写什么。
但是配乐有时间限制,而且情感来源是片中的人,不是自己。
所以她学会了一个功能,怎么跟别人感同身受。
经历会在无形中改变一个人。
她的闺蜜柯蓝说,丁薇比以前打开了很多。
丁薇已经能够去理解和接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这条路走不通时,她懂得转向。
能尝试走向另一头,也能走回来。
年以后,她发现独立音乐慢慢发展起来,版权意识和版权保护也越来越被重视。
基于一个这样的大环境,丁薇做了《松绑》这张专辑,这是她很早就开始准备的专辑,等到现在时机成熟才拿出来重新制作。
最初的时候,有人劝她,让她可以学学一些歌手,先唱几首歌红了,慢慢地再去改变自己的风格,去做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觉得人生哪有那么容易,做了这个改变还能回得来吗。
连记者都会同情她。
有时候丁薇接受采访,一些特别好心的记者会说:“丁薇啊,我觉得你挺不容易的,你看你一直在坚持。”
丁薇的直脾气就上来了,
她就特别不给面子要对方打住:“我没坚持。”
丁薇不喜欢别人在说这件事的时候用坚持这个词。
如果用坚持形容的话,表示不喜欢这个事情,或者说干不下去了才会要用坚持。
“对我来说做音乐有那么多的乐趣,干嘛要坚持呢。”
“一个搞创作的人,当我能够写出一个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时,那个满足感绝对不亚于我站在舞台上受到千万人的欢呼。”
她重视自我价值。
有一年丁薇和何炅走星光大道,俩人就是两种状态,何炅是见谁都是宝贝儿,丁薇在一旁东张张西望望,像个局外人。
后来超级访问的主持人李静问她,有些女人就会觉得把我冷落了,我要当主角。
你没有当主角的那种欲望?
丁薇回答她:我在我心里有另一种当主角的欲望,你们一定要重视我的价值,但是在这个场合,我可能不需要你们。
做歌手的时候,丁薇每天妆也不化,穿个T恤、牛仔裤就去公司了。
三宝说过,丁薇啊,你怎么每天穿成这样就来了,你是艺人呐。
丁薇依然这样。
她最得意的一件事,是能花20块钱买一件质量、款式都不错的衣服。
她最爱宅在家,和自己待着。
一年和朋友们都见不到几次,她说大家都了解她,也包容了她。
她结婚很多年了,但是每次人家问她结婚多久了,她都不记得,得回家查一下结婚证才知道。
你们看,这就是搞艺术的人最喜欢的性格。
她有才华。
她对名利啊,热闹啊,争夺啊,心不在焉,不屑一顾。
但她内心又有一股热烈,不热烈怎么能写出那么多情绪浓烈的歌曲。
不爱露面的三宝,在《超级访问》为她送上寄语:
“你应该更多的珍惜自己,不要去受外界的影响,按自己的想法去走自己的音乐路和生活的道路。”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同类格外青睐。
在幸运,才华,独立自由思想的加持下,她做到了最初的理想:做流行音乐里的艺术品。
丁薇没有大红大紫,也没有因为特立独行而落魄,她过得挺不错的。
这或许是一个爱艺术的人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