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四大天王堪称“现象级”的传奇。
他们垄断了一个时代。
香港地区唱片销量的前四名被他们四人包揽。
四人皆进入红馆演唱会场次前十榜。
台湾十大偶像评选和港台十大印刷品销量排行榜分别由刘德华和郭富城领衔。
任何娱乐圈重大场合,几乎皆由四人压轴。
去任何地方,都会万人空巷。
他们的履足之处,包括乐坛、影坛、演唱会和广告代言、慈善等等。
从来没有任何演艺圈人士,能如他们一般多面和综合。
这就是天王之威。
但也应了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种种言论及现象。
包括但不限于讥讽、贬低、嫉妒、怨怼和冷眼等,纷至沓来。
其中见光率最高的一条,是“包装”论。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
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的一场炒作。
他们四个人只是恰逢其会。
如果换成其他人。
照样能统治这个年代。
果真如此?
既然是包装。
我们可以用一个对等置换的方式。
按个人特质来对应替代人选。
比如张学友,实力唱将派,在当年和他相同特质的歌手,大致有华星的吕方,和宝丽金的李克勤、黄凯芹这么三位。
黎明也是走港风路线,同公司的李克勤与他之间有颇微妙的纠葛。
从影坛跨界的刘德华,或只得一个梁朝伟可与他并论。
与郭富城对标的人则有杜德伟和张立基。
而既然谁都可以。
那么四大天王阵营或可置换为,黄凯芹、李克勤、梁朝伟和杜德伟。
然后无数少女就为之疯魔?
那还真是想当然。
很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直白一点,绝大多数粤语区歌手,终其一生都望不到单碟四白金销量门槛的边缘。
而这只是四大天王的标配。
张学友年首专即破四白金,郭富城年首专全亚洲破百万、年首张粤语专辑破四白金,刘德华年《真我的风采》据说达八白金,黎明年的《是爱是缘》拿了十大中文金曲的IFPI全年销量冠军奖,底限必然也在四白金之上。
在“谭张梅陈”隐退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能压制四人的崛起。
刘德华连续三年夺得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郭富城携红遍全亚洲之势回流香港,黎明令香港无数少女痴迷,而张学友以绝对优势的销量连续数年镇场。
这是市场销量和人气热度的双重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被认为是“盲选”,也是挺好笑的一件事。
还可以更深说一层。
当年跟风的台湾四大天王、四小天王及内地四大天王。
为何经不起岁月的砥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真相或在其间。
台湾四大天王,据说是乐界和懂得音乐的人所挑选并封号。
入选者包括齐秦、周华健、王杰和童安格,同时号称“音乐四大天王”。
台湾四小天王,包括有吴奇隆、苏有朋、林志颖和金城武。
而内地四大天王则是解晓东、毛宁、刘欢和孙楠。
从名单上一望而知,三者的结构为创作型歌手、偶像人气歌手及唱跳加唱将。
也都是名气与实力兼具的人选。
但这其中有没有问题?
所谓天王,必然是要各擅胜场。
这是开局的前提。
实力、样貌、唱功和舞台,都在考量之列,再加上跨界能力和影响力。
而这几组人马。
或风格趋同、或偶像力压倒实力,或者人气缺失。
所以如何能敌四大天王?
可以再从流行乐的角度分析。
所谓创作,大略上可以分为幕后的作词、作曲,以及台前的歌曲演绎、舞台四个层面。
作为流行歌手,其实完全不需要全数精通。
相对而论,台前的歌曲演绎和舞台掌控反而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这才是带动潮流的核心能力。
所以如果单论当年唱功,除了张学友,其他三位可能确实不及那几位唱将,但他们都在时间里沉淀,并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照样俘获了大批歌迷的耳朵。
这还只是单论歌坛。
若再论及跨界能力,那就变成“欺负人”了。
比如影坛,当年刘德华一个人就已经够打,到今天,刘德华和郭富城更成长为香港影坛的领军人物。
再论广告,郭富城年年翻新品牌,手握百事和美特斯邦威,在今天都还有全新广告代言,黎明有和记、乐百氏,刘德华有爱立信,张学友都不用出马。
谈到演唱会、舞台,郭富城表示自己单手就行,其他人则只需要看戏。
慈善行径更没得比。
其实说到底,四大天王不是四大唱将,不是四大影帝,也不是四大颜王。
他们横跨多个领域、各擅胜场,且拥有超强的续航能力,不断在歌影和舞台方面推陈出新。
以此形成了不可逾越的准入标准。
给其他人留下的唯一位置,是第五天王。
但很多人连“第五天王”的位置都可望而不可即。
故而所谓“包装论”。
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话题回到开篇的替代。
黄凯芹歌声的辨识度不及张学友。
李克勤样貌不及黎明。
梁朝伟也替代不了刘德华。
郭富城一曲《第四晚心情》就足够杜德伟伤神。
其他的问题都不需要再多谈。
所以即便真的给他们机会,去“包装”一场。
也绝无可能如四大天王般如日中天。
更何况这机会根本不可能有。
四大天王。
就是天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