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唱片公司
从80年代中期到年以前,是属于唱片公司的“黄金岁月”。当时中国许多炙手可热的流行歌手都是这些唱片公司的签约艺人。例如华纳的张惠妹、孙燕姿、郭富城,环球的张学友,陈慧琳,索尼的王菲、周杰伦、蔡依林等。根据中国音像协会发布的数据,年,我国共发行发行4.56亿盘唱片,增长率为.4%;发行金额金额为27.55亿元,增长率为.75%。这一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CD机与收音机的普及,以盒式录音带与CD为基础的音像市场初步形成,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大繁荣。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玩法“签约制”开始出现。“签约制”也就是由唱片公司与音乐人签约合作,共同打造市场接受、观众喜爱的风格路线,并负责为其制作唱片、开展宣传。年,新时代影音公司推出签约歌手杨钰莹,根据她的嗓音条件和气质为其选定“甜歌”歌路,精心制作专辑并斥巨资宣传,最终大获成功。她的《风含情水含笑》在数月之内销售量就突破了50万盒,使新时代影音公司利润较前一年增长30%。歌手杨钰莹此时,唱片公司作为链接音乐人与市场、受众的中间环节,发挥着整合产业链、统筹资源分配、影响市场走向的巨大作用。虽然歌手跳槽、解约也时有发生,唱片公司也暴露出其版权与利益分配不合理、劳资矛盾明显、经济利益至上等问题,但总体上来说,其引领着整个音乐产业内容生产质量、效率的提升与专业化程度加强,是整个音乐产业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危机与抉择
唱片公司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危机逐渐显露。巨额的歌曲制作与宣传费用使得很多唱片公司面临资金周转问题。当时一位歌星的专辑至少要有十万张的销量才能使制作公司保本并拥有影响力。但是前一阶段热火烹油式的发展造成了行业的膨胀与资源的短缺,从头培养一位销量超过十万的歌手难上加难。正大国际唱片公司包装潘劲冬赔掉20多万,红星生产社唱片公司包装郑钧曾赔掉50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在盈利上日益迫切。更多的唱片公司开始迷信“爆红套路”。当时的报刊评论道:“面对天南地北包装出来的‘星星’,你会发现他们惊人的相似:相似的形象、相似的风格、相似的言谈举止。使你不得不怀疑这些包装公司是不是都引进了同一套‘设备’......包装者只看到了商业规律,却忽视了音乐规律。”由此造成了音乐创作与歌手演唱风格的雷同,逐渐熄灭了音乐行业探索与创新的动力。屋漏偏逢连夜雨,05年以后,世界各国唱片业的颓势不断加剧,利润年年递减。根据国际信息技术分析公司Forrest发布的数据显示,年音乐行业全球收入63亿美元,比年衰退了13%,不到年的一半。09年人们的音乐消费比上半年减少了32%。唱片行业持续疲软,且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于是很多唱片公司转向其他领域寻求新的发展。例如拍广告、电影、电视剧等。这导致很多唱片公司在选择签约歌手的时候不再看其唱功和发展潜力,而是看脸。当时的艺风音乐北京分公司经理范立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讲:“现在的唱片公司在签约歌手的时候,首先要看你唱的怎么样,怎么也要交代得过去。但这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要点了。我们越来越重视歌手的形象,形象是否可以做广告、赞助商是不是喜欢,其次是影视剧能不能去拍。这样去选择歌手主要是因为唱片公司已经无法回收制作唱片的成本了,唯一的盈利点是广告和影视剧。只有歌手形象好,公司才有赚钱的可能性。”可以看到,在这一时期,唱片公司在整个音乐产业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一些动摇。从利益角度出发,唱片公司从音乐产业中部分抽身,利用其在音乐产业内积累的资源投身于影视行业,扮演明星经纪公司的角色。而这些出于逐利性的行为也使得音乐产业的资源被过度开发与滥用,未能在产业健康发展与获取经济利益之间,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当然,这也是资本在取得垂直垄断地位而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的必然结果。——未完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