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钟33转,每一面25分钟,对于热爱收藏黑胶唱片的冯志文而言,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场景。收藏了一万多张黑胶唱片的他,通常会被认为是个乐迷,他却说,音乐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黑胶唱片里流淌着生活美学和人生温度。
7岁生日那天拥有人生第一张黑胶
生于年的冯志文是一位环境艺术设计师,现任在听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曾担任深圳电台“粤听越动听”节目嘉宾主持。收藏黑胶的爱好与他童年的记忆密切相关。
“我家有台不知什么年头留下来的留声机,我7岁生日那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张黑胶唱片,名字叫《我爱我的小花猫》,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张黑胶唱片。”
他读初中时,才有录音机和磁带这类“新生事物”。再之后,就是CD。习惯听CD的耳朵,在年的某一天路过了二手唱片市场,一种久违的声音突然触动了冯志文心底的记忆。“当时一张二手黑胶唱片,从5元到30元不等,我所有能支配的钱,几乎都用来买黑胶唱片了。”冯志文的收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23年过去,一张普通的黑胶唱片起步价也变成了元以上,但他的收藏一直没有停止,一万多张黑胶唱片基本涵盖了中文音乐发展脉络。
▲年6月23日,冯志文在整理黑胶唱片。本组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余海洪摄
冯志文说,虽然黑胶唱片有消费门槛,但并不意味着你会花很多钱,有几百万一套的专业音响,也有几百块一台的一体机能满足入门需求。听黑胶永远不会过时,在有着精细纹理的圆形载体上,可以触摸到音乐,更可以聆听到美好的歌声,更可以感受历史、文化、美学、生活。
黑胶唱片流淌出的是模拟声,呈现最美的细节,有着天然之美,而我们常听的数字音乐只能算是工艺品。“模拟声的密度更密、频宽更宽,黑胶唱片里能听到小提琴的摩擦细节、钢琴的张力回响、人声的浑厚自然。而MP3音质是被压缩的,失去了很多真实的原生态声音。这也是CD声音很干净,但听久了耳朵会累的原因。”
还有,很多CD在制作的时候常采用分段格式,作品的整体性被破坏。比如三毛的音乐传记《回声》,黑胶唱片是以三毛的独白串联起来的,与音乐浑然一体,但CD就把独白省略掉了。以前歌手要完整驾驭音乐作品,一口气从头唱到尾,乐队要现场配合演奏。而现在很多步骤都是用电脑完成的,相应的,对歌手的要求也没有以前那么严格。
黑胶流淌的是音乐听懂了就是生命
▲冯志文和他的黑胶唱片。
随着时代潮流的更迭,黑胶唱片呈现回暖现象。年开始,黑胶越来越被年轻人喜欢。
冯志文的角色,也不仅仅是收藏家,而是文化传播者。他把自己定位为“产品经理”,即以独特视角打通音乐与文化的沟通,打开对黑胶唱片认知的新篇。
年以来,冯志文在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多次主办黑胶唱片展览和品鉴活动,至今已达数百场。一次黑胶音乐分享会结束后,一位女企业家说:“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允许我听流行歌曲,才有了如此之多的美妙夜晚。现在轮到我为人母,每天我跟女儿说的都是‘作业做完了没有,还不去洗澡,赶紧去睡觉’。从今往后,我要给女儿更大空间,也让她可以自由地听歌。”据说,这位母亲心态的改变,后来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还让女儿更加主动追求学业上的优秀。
冯志文说,坚持做一件事并不难,关键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在社会高速发展、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迭代的时代,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互联网解决不了的事”。黑胶流淌的是音乐,听者读懂的是生活,在这个时候,黑胶就回归了一个载体本身的意义。
▲冯志文和他的黑胶唱片。
相关新闻
黑胶大事记
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年,埃米尔·玻里纳发明78转唱片。
年,著名男高音歌唱家EnricoCaruso以英镑的报酬录制了10首咏叹调,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音乐唱片由此诞生在意大利米兰。年,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业诞生。年,第一台电唱机诞生。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推出每面可以记录25分钟声音的33转唱片,成为唱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年,上海解放,大中华唱片厂发行新中国第一张唱片。
黑胶小常识
黑胶唱片的常规转速有78转、45转和33.3转。黑胶唱片的常规尺寸有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黑胶唱片的厚度由0.8毫米至2.2毫米,重量在80~克。黑胶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乙烯基),也有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唱片,比如用金属压制的唱片表面镀金,这样的唱片都是用作奖状或装饰。黑胶唱片的颜色通常为黑色,不过也有彩色的制作。我国上世纪60年代之后发行的唱片多数是用透明PVC塑料制作的,颜色分别有红黄蓝绿等。
▲每一张黑胶的封套、海报、歌书,都有着装帧设计美学。
如何买到一张黑胶?
目前,国内主要生产黑胶唱片的有三家公司,分别是中国唱片、太平洋唱片、永通唱片,后两家在广州。
在数字音乐时代,复古唱片成了新时尚。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原来已经发行过的黑胶唱片进行复刻。二是一些经典曲目当初头版只发行了CD,如今重新发行黑胶唱片。三是,越来越多的音乐公司和艺人工作室推出新作品时,同步发行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多年来,黑胶唱片为人类记录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有声资料,尽管它有很多使用上的不便,但它仍然是音质与听感的最高标准,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始终散发着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深圳晚报记者李福莹/文余海洪/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