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昊杨宝森先生空城计怎么会少唱一句呢

白癜风规范治疗 http://m.39.net/pf/a_6185586.html

前段时间,《今日头条》上突然冒出一个视频,题目非常吸引眼球:《难以置信唱了一辈子的代表剧目《空城计》三眼,杨宝森居然唱砸了》。视频前言写道:“杨宝森,四大须生之一,在余派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创杨派声腔。擅演剧目有《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等。素有“杨失伍”之称,每到一地必以《失空斩》作为打炮戏。配以杨宝忠的京胡“花过门”烘托,号称拿手。就是这样一出唱了一辈子的看家戏,在杭子和、杨宝忠两位老搭档的配合下,杨三爷居然把最有名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一段西皮三眼唱砸了。亏了是发生在静场录音时。在“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后应接唱“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但不知何故,杨先生直接唱了下一句“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等于少唱了一句。有了解内情的朋友吗?”

这个视频推出后,收获了+的点击量,留言也是五花八门,影响很不太好。这本是不值一驳的无知之语。但是这张唱片之所以出现这位朋友听到的样子,的确是有些故事的。为此,我们特意请来对杨宝忠、杨宝森先生唱片有很深研究的杨派名票南昊先生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专门解答这个问题,并认真拍摄了与这一唱片有关的唱片资料。在此,我们向南昊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失空斩》杨宝森饰诸葛亮

(南昊先生供图)

(南昊先生提供录音)

这是一个很无奈的说明文字。

这两天网上出现了一个所谓杨宝森先生“少唱一句的《空城计》”录音,因系人为剪接所做,有基本常识的听众都不会相信,本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必要,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些值得说明的问题,在杨宝森艺术网的建议下,还是把我知道的一些细节内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杨宝森先生的《失空斩》是他本人最得意的杰作之一,精磨了一辈子,可谓心血用尽,录音的版本并不算太少,粗略算来有:年蓓开公司、年胜利公司《失街亭》老唱片版、年香港实况、年吊嗓录音、年中国唱片录音、年北京实况录音,年天津建团实况录音、年上海实况录音,还有个别零段演唱时间无可考证,其中年的中国唱片录音版,就是这次网络上所谓的“少一句”版的原始出处。这版录音是新中国成立后杨宝森先生的第一次正式录音,演唱状态极好,完全没有晚年嗓音失润之感。这次录音从《空城计》“兵扎祁山地”起一直到《斩马谡》结束,由中国唱片出版,78转的粗纹唱片共计《空城计》六张(12面),《斩马谡》2张(4面)。

年底出版的由本人主编的《杨宝森杨宝忠唱片全集》中,CD4即是这次录音的全部音频,编辑的同时,又对这次录音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考证。

《空城计》唱片七八段及唱词纸

(南昊先生供图)

这六张《空城计》唱片中最著名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一段,是唱片的第四张,分成“七段、八段”两面。由于78转粗纹唱片容量较小,每一面只能录制3分多钟,录音分段时间就需要掐算非常准确。因此在“鼎足三分”一句后,乐队停止,然后另起一段,继续起唱“官封到”(这在老唱片录制中是非常常见的,余叔岩录制《空城计》也是这样的分法),《杨宝森杨宝忠唱片全集》编辑时,为了保护原始录音的完整性,并没有把各段剪辑连接,而是保留了原始分段状态,请大家听录音,这样所谓的“少一句”的歪理邪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少一句”的源头出现在哪里呢?并不是这几天才出现的,我所听到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某出版社在90年代出版的《“四大须生”唱腔选》磁带中的这一段,开始听时也很不理解,后来分析对比,也就明白了是为了剪掉原唱片连接处断音,达到无缝衔接的目的而为之,录音编辑出于不专业或者工作态度疏忽等原因,提前剪掉了一句“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才造成了这个遗留问题(其实细听接口处是可以听出剪辑痕迹的。附带说一句,80-90年代出版的京剧磁带,这样明显错误是屡见不鲜的,从唱词纸上也能看出)。我相信这一版一定是由于出版编辑疏漏造成的,而非是谁有意为之。网上听到的这版录音,也许就是这盘盒带数字化上传的结果吧。

年中国唱片《空城计·斩马谡》

(南昊先生供图)

还有几个和这套唱片相关的事情需要和大家说明:

第一、这套唱片最常见的是“中国唱片”版本,同时还有“人民唱片”等也出版过,后来又出版了33转的密纹唱片,也出了薄膜唱片。

第二、根据本人手上掌握的原唱片及试录样片等资料看,中国唱片的片芯上标注均为“宝华京剧团乐队伴奏”并没有标明司鼓操琴。特别重要的是,这次录音操琴者并不是杨宝忠先生,而是黄金陆,司鼓杭子和。当时杨宝忠先生已加入了总政,杨宝森先生这段时间留下的录音,包括年的北京实况版《失空斩》,年唱片版《空城计·斩马谡》,一直到年1月22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骂曹》《洪羊洞》双出也都是黄金陆伴奏,期间杨宝忠先生是否还给他明场伴奏过,还需要进一步考证。目前听到的年的北京演出实况《洪羊洞》等和年8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文昭关·战樊城·长亭会》均是杨宝忠先生操琴,很可能年大约2月以后,杨宝忠先生离开总政,杨氏昆仲才又继续开始长期合作。(再者《文昭关·战樊城·长亭会》是同一天录制,音配像将《战樊城·长亭会》时间写为年有误。)

第三、网上传过的所谓美国版杨宝森《空城计》就是年中国唱片这一版录音,只是由外国公司出版而已,并不是新见版本。

第四、我曾问及健在的杨宝森先生的合作者,为什么会用史隆茂、吴世衡这样的丑角为配,答曰那时大家都进国营剧团,正闹人荒,人手不够,所以用他们。

第五、如果把现存的杨先生诸多版本《失空斩》录音进行比较,每一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难分伯仲,年唱片录音最大特色是严谨规范,而且声音饱满,高低自如,力气充沛,韵味浓郁,不足是由于唱片时间限制,个别地方节奏要比舞台上稍快,总体来讲是一份学习范本。其他几个录音也都各有故事,尤其是年在上海演出同时还拍摄了一套弥足珍贵的《失空斩》剧照,限于篇幅有机会再单独进行介绍。

美国出版杨宝森《空城计》唱片

以上就是杨宝森先生这一版《空城计》录音的情况,也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供大家参考。

杨宝森先生对于艺术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有口皆碑的,很多杨先生的合作者的回忆也能证实。我们虽然没有赶上一睹杨先生舞台的风采,但从他留下的诸多录音中,是可以感受到的。谁也不敢保证在台上不出错,但杨先生的录音中舞台实况错误率是极低极低的,几乎没有。再者进棚录音,要经过反复的排练、说戏、磨合、试录、样片审听等等诸多流程,才能出版,杨宝森对于进棚录音一向极为慎重,他认为这是流传后世的东西,要规范,写楷书。在如此情况下,还能“少唱一句”并顺利出版?参与其中的几十人没有一个发现问题?恐怕没有任何人会相信的。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了,网络上信息泛滥,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发现了一个“特殊版本”是好事,公之于众大家互相讨论也都会有收获。但是在事情没弄清之前,极端武断地以公开标题宣称“杨宝森唱砸了、少唱一句”的说法并不妥,甚至还会吸引一些极具鼓动意味和别有用心的恶意留言,很多不懂京剧或者对杨宝森了解不多的听众没有分辨能力,被误导后完全没有时间去考证,更没有静下来想想怎么会有这样“少唱一句”的可能性,而是快餐式地随声附和并广为扩散,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能消除的。这对于杨宝森这样生前就艰苦受尽的艺术家是不公平的,这对于杨宝森先生艺术的爱好者们来讲是不能接受的,这样制造文化乱象的行为,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