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留学第一人容闳在晚年时回忆说,“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已经初步想好了我将做什么。我坚信下一代的中国青年,应当能有机会受到我所受到过的教育,而通过西方的教育,中国或许可以再生,变得文明而强大。这一目标的实现已经为我一生事业的雄心之所在。”容闳想到了,容闳也做到了。
因为容闳的努力,年,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终于成行,从此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的大幕。赴美留学10年后,留美幼童因故被迫中断学业提前回国,其中只有两个人拿到了大学的学位,其中之一就是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第一人詹天佑。中国近现代留学生事业,始终与变法图强、救国图存联系在一起。在清末民初时期的留学生中,很多人不仅胸怀报国之志,而且还多才多艺,为祖国的多个领域创造了数不清的多个第一。
中国铁路和詹天佑
詹天佑是中国留美幼童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人。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出国留学不像今天这样被热捧,而是被视为有巨大风险的冒险行为。詹天佑能够赴美留学,他后来的岳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岳父谭伯村是詹天佑父亲的同乡,非常喜欢少年詹天佑,当听说容闳招募留美幼童时,特地从香港赶到南海,劝詹天佑的父亲不要错失儿子留洋的机会,说这是“洋翰林”,一辈子的“铁饭碗”。最初詹天佑的父亲迟疑不决,直到谭伯村答应把自己的第四个女儿谭菊珍给詹天佑配亲,留学的事情才算定了下来。
当时,留学还要签订一份生死合同——具结,这份文件足以证实留学美国的风险和不易。徐盈等著《詹天佑》一书中记录了詹天佑父亲所立具结的样式和内容: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詹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兴洪亲笔画押”
年秋,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年(同治十一年),詹天佑带着家人的希望和挂牵留学美国。六年后,詹天佑于年以优异的成绩从纽海文市(NewHaven)希尔豪斯(HillHouse)中学毕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并通过《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于年和其他同学一起回到祖国。
詹天佑回国后历经坎坷,但始终坚持修建铁路实业报国。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詹天佑才得以做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他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70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
詹天佑一生最大贡献,是他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年,他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过八达岭,全长华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用两端凿进法开凿居庸关。京张铁路于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后,詹天佑受聘川汉、汉粤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他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詹天佑因劳瘁成疾,于年逝世,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中国铁路第一人”。
波音飞机和王助
美国波音公司是举世闻名的航空制造企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波音能有今天的翘楚地位,离不开一个中国人——王助。作为波音历史上的第一位设计师,他为波音造出了第一架飞机。有人将王助称为“波音之父”。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波音时,波音公司总裁曾亲自向胡主席介绍了王助对波音公司的贡献。
王助,字禹朋,年出生于北京。12岁高等小学毕业时,正逢清政府筹建海军,于是他考入烟台海军水师学校,16岁那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年,清朝大臣出洋考察,王助、巴玉藻、王孝丰等9人被一同带往英国,开始了留学之旅。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至英国,王助和巴玉藻等4人在毕业后,奉命转赴美国深造。
年9月,他们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在课程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王助与巴玉藻仍主动去寇蒂斯、通用等飞机工厂实习,从飞机设计到钳工、锻工,无不亲身实践。年6月,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第二期毕业生,王助等三人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航空硕士学位,而那一期航空工程专业的全部毕业生不过十余人。王助等人毕业后,正赶上袁世凯称帝风波,他们的公费留学款项全无着落,无法立即回国。正是在这样的窘境中,王助得到了进入波音的机会。
美国波音公司的创办人威廉·波音原本是西雅图市的一个木材商。年7月,威廉·波音与一个热衷于航空事业的军官威斯特夫成立了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年,威斯特夫跟随美国海军参战,不得不选择离开。威廉·波音于是将公司更名为波音。由于威斯特夫的离开,威廉·波音急需寻找一名航空技术方面的人才,来填补威斯特夫的位置。于是,威斯特夫推荐同班同学王助进入了当时规模并不大的波音公司。王助的到来,被视为“天降贵人”,他很快被聘为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
尽管威廉·波音和威斯特夫造出了BW-1型水上飞机,但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况。当时,飞机的主要购买者是美国军方。他们发现这种飞机起飞与降落的成功率很低,根本达不到军方的标准。王助很清楚BW-1型飞机的缺点,而他的目标,就是要提高飞机起降的成功率。为此,王助设计出一架有着双浮筒双翼的BW—C型水上飞机,成功地通过了美国军方的测试。美国海军部认为这种飞机性能稳定,并兼具巡逻艇和教练机的双重功能,一次就订购了50架。
这份订单为波音公司带来了57万美元的收入,是波音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第一桶金。假如没有这份订单,波音公司很可能早已销声匿迹了。凭借着王助的出色才能,新成立的波音公司开始站稳了脚跟。王助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年4月至年底。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作为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的王助,如同慧星般在美国的航空史上发光闪亮,更为全世界的飞机工业开拓了发展空间。波音公司在获取第一桶金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二战中,波音设计的B-29轰炸机成为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产品。
按理说,王助可以留在美国,继续拓展飞机制造领域;作为波音公司的元老,他也可以累积大量的个人财富。倘若如此,世界富豪榜上很可能早就有中国人王助的一席之地了。但是,他却在BW—C型水上飞机刚获得商业成功的时候,转身回到国内。王助是“愤然”回国的。尽管BW—C水上飞机的设计、制造都出自王助之手,但在进行飞行测试时,美国方面却不允许王助进入测试场地,担心他会偷学“美国最高航空技术”。这种明显针对中国人的歧视,使王助极为愤怒,也让他更加认清了祖国强大的意义。不愿在美国忍受屈辱的王助,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发展中国自己的航空事业。
王助等人回国后,强烈要求北洋政府筹款创办飞机制造厂。年2月,中国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王助被任命为副处长。选择进入工程处的近50名木工、机工、钳工、油漆工都是船政局最优秀的能工巧匠,配上机灵的二十几个学徒,组成了中国第一批飞机制造产业的工人队伍。制造飞机所需的钢、铝等金属材料及发动机,国内不能生产,只能从国外购买。需要的大量木质材料则选用国产木材。于是,第一架国产飞机用上了产自武夷山的木材。
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生产飞机,颇让国外同行惊诧。有个英国人到飞机棚参观后,很是怀疑:“这种飞机只能供人观赏,哪能飞上天空?”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的制造者们却在年8月成功地造出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此时距美国莱特兄弟年首制原始动力飞机仅十余年。鉴于国产飞机的首制成功意义突出,北洋政府总统曾发出嘉奖令加以表彰。
年8月,王助与巴玉藻合作,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浮坞,由上海江南造船所制造成功,解决了水上飞行停置和维修的难题。—年的12年间,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飞机15架,并培养出我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使马尾成为中国初期航空工业的摇篮。在这期间,王助等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在成都建立中国航空研究所,王助任副所长,一直亲自参与飞机设计。航空研究所设计的研运—1号滑翔运输机,能载荷3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和2名驾驶员。而在二战中德国曾研制出类似的机型,只能承载10余名伞兵,与中国的滑翔运输机相比高下立判。
解放战争爆发后,王助跟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但由于家庭背景等原因,王助始终未能得到蒋介石的重视,只能在大学教书。年,王助成为台湾成功大学的航空工程教授,年逾古稀的王教授,每去学校均以步当车,他的敬业精神,极为同仁和学生所敬仰。在任教10年中,他为备课和学术研究,常深夜不眠,身体逐渐衰弱。年,王助由于肝病不治在台南病逝,终年73岁。
司徒梦岩与中国小提琴
现在的青年一代可能不知道司徒华城四兄妹,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们的父亲司徒梦岩。但在中国造船史和音乐史上都留有盛名的司徒梦岩,不仅是清末民初的美国自费留学生,还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制作大师和中国音乐传播大师。
司徒梦岩,原名司徒傅权,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开平赤水镇,少年时就学会弹奏二胡、三弦等民族乐器。司徒梦岩的父亲家境贫寒,很小就跟人到香港的商铺里当学徒,还自学了珠算和英语,慢慢学会了做生意。到了光绪年间,他看到北方缺糖,就跟人合伙从广东运糖到北方去卖,生意越做越大,在香港、上海和东北等地开了好多家分号,成了当时有名的糖业富商,生意最好时,辽宁营口市整条街都是他的铺面。
司徒梦岩18岁时,晚清政府实施改革,废科举、兴学堂,全国兴起海外留学热,他父亲就自费把他送到美国去留学,进入麻省波士顿留学生预备班,学习语言和机械专业,并与爱迪生的儿子同校、同班、同桌读书。两人感情很好,他常去爱迪生家作客。司徒梦岩出国学习不到一年,收到了父亲从国内寄来的两块大洋和一封信,父亲在信中告诉他,因为运糖船在海上失事损失惨重,生意陷入困境,已无法再供他留学,这两块大洋是给他回国的路费,如果他不回国,以后就没法再寄钱给他了。后来司徒梦岩还了解到,当时生意破产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跑到亲家周先生在营口的铺子里去当伙计。
司徒梦岩从接到信的这一刻起,他明白自己人生的另一段路开始了。他是带着理想来美国留学的,回去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他实在于心不甘。司徒梦岩决心自己挣钱坚持下去,教宋美龄拉小提琴的家教费,成了他勤工俭学挣来的第一笔费用。司徒梦岩勤工俭学时除了给宋美龄当过家教外,还到报馆里做过冲印照片的工作,帮农场主摘过苹果,甚至给警察局当过线人,顺着烟囱爬进屋子偷听别人说话。最有趣的是替教会在火车上布道,据说先讲的是基督教教义,最后讲起了中国的孔孟之道,大受美国人欢迎。
司徒梦岩在半工半读中考进了麻省理工学院机械专业。一天,他和同学去波士顿远郊的镇上应聘。两人坐火车到了目的地,才知招聘已经结束,就在街头闲逛,等待晚上回去的火车。在街头,他们看见一个数学比赛的广告,日期正是当天。司徒梦岩说,反正不要报名费,不如去参加比赛,权当是歇歇脚,于是一齐进了考场。司徒梦岩做梦也没想到,一周后他收到了获奖通知,他得了波士顿数学比赛第一名。数学竞赛冠军不但有证书还有奖金,司徒梦岩好不开心。不过,更开心的事还在后面。
清朝驻美国公使伍廷芳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专程从华盛顿赶来找到他,称赞他为清朝争了光,并问他在美国生活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朝廷帮助。司徒梦岩对公使述说了自己家道中落,不得不半工半读的窘境。伍廷芳拍案而起说,朝廷怎能坐视你这样的人才身陷窘境,如果还有公费留学的名额马上就给你。伍廷芳派人查看中国公费留学生的情况,发现只有麻省理工学院的造船专业还有公费留学名额,就让司徒梦岩立即从机械专业转到了造船专业,他从此成了清朝公费赴美留学生。由于此后清政府再未公派过留学生,而且很快发生辛亥革命,他实际上成了清朝最后一名公派留学生。
司徒梦岩从小就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广东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在麻省理工虽然学的是造船专业,但他对音乐的兴趣一点没有减退,时常到新英格兰学院旁听音乐课程。年,司徒梦岩随新英格兰学院教授、奥地利小提琴家尤根·格鲁恩贝格学习小提琴。当时格鲁恩贝格已是名师,不收私人学生,但当他听到司徒梦岩拉琴后,被那良好的功底和超常的乐感所吸引,就想破格录取他作入室弟子,司徒梦岩苦笑着说能成为大师的弟子本是一生大幸,可惜自己交不起学费啊。格鲁恩贝格一听哈哈大笑说,只要你每周上课之前,为我打扫教室,就算交学费了。
年,得知同班一位美国同学家里开制琴作坊,一心想探究小提琴制造奥秘的司徒梦岩就常去这位同学家里观看制琴过程,并时常拿废料学习制作。有一天他正用包装肥皂的废旧木箱做小提琴,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美国人站在背后,饶有兴致地看他制作,后来这位美国人对他说,年轻人,你若对小提琴制造有兴趣,不妨来三楼我的私人制作室,在那里你可以看到精美高级的小提琴。
原来这人就是当时鼎鼎有名的美籍波兰小提琴制造家戈斯,曾连续三次获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小提琴制造比赛头奖。司徒梦岩对戈斯非常倾慕,戈斯对他亦产生好感,决心收他为唯一的徒弟。不过,拜师前戈斯要司徒梦岩陪他先到教堂去。原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小提琴制造大师戈斯也有。到教堂后,戈斯要司徒梦岩和他一起起誓,戈斯保证毫无保留地传授全部技术,司徒梦岩则要保证学成之后,不在美国开业。司徒梦岩在戈斯的精心指导下,造出了第一把出自中国人之手的小提琴,成为中国第一位小提琴制造家。这把琴以戈斯的名义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得到了金奖。司徒梦岩学成制造高级小提琴后,遵守诺言,终身未在美国开业,最终返回了祖国。
司徒梦岩去美国留学前,他父亲就替他和辽宁营口的大户周家定下了娃娃亲。周先生与他父亲不但是开平同乡,而且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司徒家生意受挫时,多亏周家接济才渡过难关。年司徒梦岩学成回国时,在天津上岸,他的两个哥哥来接他。在回营口的火车上,两个哥哥告诉他,到家后要和周家小姐举行婚礼。受了近十年西方教育的司徒梦岩坚决不同意包办婚姻,不惜以逃跑作抵抗,最后是两个哥哥将留洋回来的弟弟绑回营口。
到了家里,他仍然不答应婚事,但家里已经通知了亲友结婚的日期,见他不同意,就准备了一只大公鸡,准备在婚礼时,让新娘和大公鸡拜堂,并对外人说:“结婚的日子对新人有冲克,不宜同时拜堂,所以以公鸡代替新郎。”司徒梦岩的父亲见儿子依然不允婚事,禁不住老泪纵横地说:“在家里最破落的时候,是周家帮助了我们,而且周家的女儿在你留学期间,一直等你,现在已经26岁,很难再找婆家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等结婚后,你可以再娶一个二房。”在父亲的一再劝求下,司徒梦岩最终同意拜堂成亲。洞房夜司徒梦岩才发现,多年未见的周家小姐现在已出落成一位美丽温婉的大家闺秀,他庆幸自己最终听从了老父亲的意见。婚后司徒梦岩夫妇一直很恩爱,育有四子三女。
司徒梦岩留学归国并成婚后不久,由政府指派到江南造船厂工作。江南造船厂是清末以来中国著名的造船厂,当时主要设计都是由英方总工程师莫根负责。每艘轮船在投产前,图纸都要经过英国劳合公司进行审核后,才可投产和投保险。刚回国的司徒梦岩并不知道,当时厂里的每份图纸都必须经莫根签字才寄往英国。一次,他在完成图纸设计后,按在美国工作的习惯,在图纸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莫根看见有签名的图纸很生气,认为这份图纸一定会被英方退回来,就没审核图纸,吩咐秘书直接寄往英国,想等到被退回时再来教训这个不懂规矩的中国后生。
没想到图纸被英国英劳保险公司(世界性的造船机构,享有盛名,现仍存在)评为了A级一等,而以前由莫根签发的所有图纸,最多也就被评为C+级。这一消息在江南造船厂引起了轰动。因为设计级别越高,保险费用就越低。莫根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司徒梦岩,对他非常尊重,两个人还成了好朋友。后来莫根离华时,特推荐司徒梦岩为江南造船厂的总工程师。在江南造船厂期间,司徒梦岩不但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艘通航长江上游的浅水商船,还为美国海军成功地设计制造了万吨巨轮,但巨轮最终改作商业运行,这是中国人首次设计和制造万吨巨轮。
司徒梦岩在担任总工程师的同时,也没丢下钟爱的音乐,除担任上海精武体育会欧弦部教授外,他常在家中开音乐沙龙,与中外音乐界人士交流乐理心得。大约在年,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广乐大师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等人,此后吕文成等都曾师从司徒梦岩学小提琴。
小提琴是西方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有音乐皇后之誉。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的说起源于北非,有的说起源于印度,也有说起源于西欧。有这么一个传说:五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不过从史料记载看,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的人制作的,这个人叫达萨洛(-)。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城中的A.阿玛蒂(l-),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马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瓦利和爪内利四位杰出的制琴巨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都是仿照意大利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的,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
司徒梦岩认为小提琴的音色适合表现“广东音乐”优美轻快的特色,他最早把小提琴运用于“广东音乐”的演奏,井录制了唱片,他还和吕文成一起试验和研制,把二胡的丝弦改为钢弦,把二胡持琴改为两腿夹琴筒,后来还成功地制造了高胡,给“广东音乐”增加了一件音色高亢明亮的主奏乐器。京剧名琴师杨宝忠善将小提琴技法用于京剧,也得益于司徒梦岩的指点。
为了把中国音乐介绍到外国,司徒梦岩把粤曲《燕子楼》,京剧《天女散花》,器乐曲《汉宫秋月》、《旱天雷》等由工尺谱翻记成五线谱;为了把外国音乐介绍到中国,他把舒曼的《梦幻曲》、黑人民歌《老黑奴》、爱尔兰民歌《最后的玫瑰》等从五线谱翻记为工尺谱,这样的对译竟达千首之多。他完全将粤曲的旋律移植到小提琴上来演奏,将西方的小提琴当作演奏粤乐的工具,在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上,“无论是走指运弓的技巧,还是旖旎的南国乐风,完全是粤式的”,基本放弃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小提琴原有的传统演奏技法,使得“广东音乐”中的小提琴失去了其传入时原本带有的西方音乐文化内涵,小提琴完全进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母体中,担当起了“民族乐器”的角色,并在其音乐的形态、观念及演奏行为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音乐史上称之为“司徒梦岩模式”。
司徒梦岩夫妇共育有七个子女,都喜欢音乐。但司徒梦岩起初不想让孩子们以音乐为专业,他认为在旧中国以音乐为职业既没有出路,又没有社会地位。抗战爆发后,他随江南造船厂迁移到重庆工作,妻子则带着孩子在上海生活。他没料到,这场分别,却让孩子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上音乐之路。二儿子司徒海城在上大学期间考上了国立上海音专(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拉小提琴。随后,三儿子司徒兴城、四儿子司徒华城、女儿司徒幼文和司徒志文,都相继考入上海音专。当司徒家兄妹五人成为音专的学生后,负责照看他们的伯父生气地说:“你父亲托付我照管你们几个,你们却放着博士的方帽子不戴,偏要上台戴圆帽子学洋琴,你们的父亲回来,我可怎么跟他交代?”
但事情远非这位伯父想的那样,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与家人团聚的司徒梦岩,看到五个学音乐的子女有拉小提琴的,有拉大提琴的,打心眼里高兴,因为他看到了孩子们和自己一样,对音乐有一颗赤诚的心。年,由上海市府交响乐团出面,在上海著名的专业音乐厅兰心大戏院举办了一场司徒家族音乐会。当时司徒梦岩正好60大寿,在登台的孩子中,最大的是老二司徒海城24岁,最小的司徒志文才14岁。年,司徒家族又在兰心大戏院举办了第二场家庭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上,老三司徒兴城因为跟随其任教的福建音专去了台湾没有参加。这两次音乐会的钢琴伴奏,都由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担任。至今,司徒梦岩的小女儿司徒志文还精心收藏着这两场家族音乐会的节目单,几十年过去了,每张节目单还是平整如新。
年,司徒梦岩因病去世。但他缔造的司徒音乐世家却枝繁叶茂。七个子女中,有五个从事音乐事业。二儿子司徒海城是上海交响乐团二提琴首席;三儿子司徒兴城后来去了台湾,是全能弦乐演奏家、教育家(年病逝于台湾)。四儿子司徒华城是著名小提琴家、中央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小女儿司徒志文是著名的大提琴家、中国音乐协会大提琴学会会长。
上世纪70年代,天津乐器厂的一位提琴师傅在修理一把小提琴时,发现面板内部写了几段英文。其中有F.C.seetoo字样。这正是司徒先生的英文名。司徒梦岩的四儿子司徒华城知道这一消息后,专程从上海赶到天津,确认了那是父亲的亲笔签名。那些英文中有一段马丁·路德名言:谁能精于调律的技艺,他就能顺应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