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ybil
1月20日,音乐人花粥在微博上高调宣布,签约S.A.G舞台工作艺术组,从此告别独立音乐人的身份标签。
S.A.G也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据了解,S.A.G是一家致力于音乐产业的专业机构,业务包括演艺投资、策划、执行、经纪、舞台技术、音像制作、设备租赁等。签约S.A.G后,花粥表示,自己轻松了,快乐了。
近几个月以来,独立音乐人签约厂牌(唱片公司)或其他专业音乐机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年10月,李志宣布与太合音乐集团旗下麦田音乐达成合作,这一合作以彼此保持自由独立为基础,麦田音乐为李志提供专业团队协助及全产业链支持。
李志团队、太合团队合影目前,太合音乐集团旗下除了太合麦田、海蝶音乐等唱片公司,近年也重点发力厂牌布局,对外投资了兵马司、生养之地、明堂唱片等多音乐类型厂牌。
另外,年12月,太合音乐集团还宣布联合大陆、港台地区近40家独立厂牌、近组独立艺人,成立独立厂牌联盟“独立音乐联合体IndieWorks”。
IndieWorks成立合影独立音乐在崛起。李志和花粥,两位在独立音乐领域占据头部位置的音乐人相继选择拥抱厂牌或音乐服务机构,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独立艺人为何愿意被“收编”?
独立音乐起源于独立厂牌(indielabels),与主流唱片公司相对。上个世纪,为夺回被主流唱片公司垄断的在音乐选择、传播和销售各环节的自主决定权,践行DIY的音乐理念,一大批独立厂牌应运而生。这些厂牌较少依赖大规模销售,而是专注于为艺人提供更多实验和自由创作的机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音乐风格流派,最终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在音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从结果来看,历史上大多独立厂牌难逃死亡或被主流唱片公司收购的命数,也正因如此,独立厂牌为音乐产业的创新及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相比以往,今天的独立音乐/独立厂牌不再局限于代表一种运营方式,它更多地被延伸为一个符号,表达一种精神和态度。在豆瓣音乐收录的家厂牌中,多数厂牌并没有选择公司化的运营方式。相应地,独立音乐人需要自主完成从创作、推广、唱片销售到演出、票务等一系列音乐相关活动。
当然,也有独立厂牌采用公司化运营,签约音乐人。例如,摩登天空旗下拥有痛仰、万能青年旅店、谢天笑、马頔、尧十三、重塑雕像的权利、马赛克、海龟先生等多组原创艺人,俨然已是一家极具规模的唱片公司。
本质上,独立厂牌是唱片公司的一种,只是与主流唱片公司在运营理念上有所不同,风格与初创公司类似。相比主流,独立厂牌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与创新价值,能够更好地平衡艺术创作与商业回报。
在商业社会,单打独斗的独立音乐人团队更难以与细化分工、坐拥大量资源的唱片公司抗衡。整个大环境下,“小作坊式”运作的独立音乐人团队生存艰难。
特别地,处于这一生存状态的独立音乐人常被视为不稳定型无产者(precariat:precarious+proletariat,前者意为危险的,后者为无产阶级),他们创作自由,却缺乏最基本的工作保障,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待遇,没有安全感。可以说,独立音乐人虽然独立,却活得并不轻松。
而一旦选择签约唱片公司或其他音乐服务机构,音乐人便能接触到更多资源,无需操心策划、营销、商务对接等大量与创作有关、但并不直接相关的事务,进而将全部精力投身创作,也保证了音乐人持续产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流媒体时代的新趋势
流媒体时代,独立艺人与签约艺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一方面,作为独立艺人作品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许多流媒体平台推出各类原创音乐扶持计划,要求音乐人签约获得相应服务。因而,选择签约音乐平台、享受平台资源的音乐人,已经不完全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艺人。
最早,原创音乐人活跃于5sing、豆瓣等互联网平台社区,上传音乐作品、进行圈内交流是他们在网上从事的主要活动,其核心收益仍来源于线下演出、唱片销售等。今天,流量生意成为音娱行业获取收益的重要方式,且伴随着线上线下逐步融合,许多流媒体平台也因此拓展了线下业务,转型成为包括艺人经纪、推广营销等传统唱片公司职能在内的音乐人整合服务商。
另一方面,平台/唱片公司签约独立音乐人,能够有效填补当下音乐产业的造血困境。原创能力被认为是音乐人、乃至整个音乐产业的根本,市场和专业音乐机构需要新艺人、新作品,而原本独立于产业之外、拥有原创能力的独立艺人便显得十分可贵。
事实上,部分独立音乐人由于缺乏专业支持,即便拥有好的创意,其音乐成品在制作、传播上也没有较强的竞争力。专业音乐机构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满足独立艺人对于专业化的需求。
在流媒体平台、独立厂牌/主流唱片公司、其他专业音乐机构在职能上相互渗透融合的新时代,大量独立艺人依附于音乐平台或服务机构,狭义的独立音乐人或许已经成为历史。无论传统唱片工业还是当代流行,好作品的诞生往往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独立艺人签约各类音乐服务机构,实际上是文化产业系统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一个健全的文化工业体系能够促成双方合作共赢。
结语
近些年,独立音乐大受欢迎,成功捕捉到这一发展势头、服务独立音乐人的流媒体平台和独立厂牌均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其实,保持创作的自由独立,不受商业操纵,才是所谓独立音乐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在某种意义上,独立与非独立永远是一种对立的状态,当文化工业体系中的创作者无法满足其创作需要时,仍将脱离这一体系,独立运作。只是在音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对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消解。
历史是一个圈,上世纪的独立厂牌孕育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今天,网罗独立艺人的专业音乐机构仍将继续这一使命。这些作品,都是商业的产物,也都是音乐人发自内心的表达。
从唱片公司、流媒体平台转型音乐人服务到李志、花粥签约,我们看到,独立艺人选择让渡部分权利,收获了更为专业的服务,同样,各类音乐机构也受惠于独立艺人,拥有更加可持续的原创影响力。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艺人选择签约音乐服务机构,这对中国原创音乐以及行业的系统发展来说,并非一件坏事。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