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几乎失传的唱片约瑟夫苏克

年,耶胡迪梅纽因来华,在民族宫礼堂和中央乐团合作了一场音乐会,演奏的是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十分轰动。第二年,我去音乐学院查资料,在图书馆想找那张著名的梅纽因拉门德尔松和布鲁赫小协。图书馆里人很少,管理员向我推荐另一个版本,说是学校里的小提琴老师们都更喜欢这个版本。他拿出来一张密纹唱片,是苏克(JosefSuk)拉的门德尔松和布鲁赫小协。听下来确实非常震撼,便请管理员录了一盘磁带回家听。管理员非常认真,还把所有的版本资料给我抄了一份。门德尔松是年录音,布鲁赫是年,安切尔(KarelAncerl)指挥捷克爱乐协奏。是一个捷克唱片公司的出品,苏联和东欧唱片材料技术不如西欧,都比较厚实、坚硬。

当年东西方之间的铁幕还没落下,除了顶尖人物,西方有意贬低东方音乐家,东欧的很多音乐家都被西方唱片公司忽略不计。即使像里赫特这样的人物,也是很晚才得到西方承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克在中国并不很著名,即使到现在都不是为中国业余音乐爱好者熟知。其实苏克是有很高造诣的。我这里说的是业内所称的小苏克,他的爷爷是捷克很有名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老苏克,他的奶奶是德沃夏克的女儿。你看,这小苏克也是出自名门吧?小苏克在东方阵营出名后曾致力于室内乐,是布拉格四重奏(PragueQuartet)的员工,也常和斯梅塔纳四重奏(SmetanaQuartet)合作。

门德尔松的e小调和布鲁赫的g小调小协风格相近,结构相似,很多小提琴家都先后演奏过,所以经常被制作在同一张唱片上。这二首曲子大家也都很熟悉,脍炙人口。

门德尔松这首小协作于年,是他的顶级作品,能和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小协并称四大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e小调奏鸣曲式快板,主部主题在e小调,副部主题脱离了古典奏鸣曲式的格式,不是在b小调,而是在G大调。二个主题有对比,但在展开部中没有激烈冲突。这是一个小调上的欢快情绪乐章,中规中矩。第二乐章C大调三拍子三段体行板,抒情的第一段主题流行全世界,非常优美。听这段一定要摇起来听,因为它有舞曲风格。中段是小提琴和乐队的对话,全段中,小提琴都是在双弦上拉来拉去,像是在雾霾中非常朦胧。第三乐章是E大调奏鸣曲式小快板,这回是古典奏鸣曲式了,主部在E大调,副部在B大调。这是热烈、欢乐、跳跃的乐章,也是全曲的高潮。门德尔松的这首小协不难把握,难在技巧运用得恰如其分。海菲茨年版是炫技派顶尖之作,但是多少就会有快马加鞭身后还有一只老虎在追的感觉。梅纽因年版是柔美派代表,但是多少有动力不足的感觉。顶级演绎一定要说是克莱斯勒年版,技巧运用恰到好处,而且柔美无比,他的滑指运用无人能及。克莱斯勒是二十世纪小提琴家中的大魔王,海菲茨号称是在克莱斯勒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回过头说这位苏克,他是我听过最接近克莱斯勒的演绎,技巧不过分,柔美稍逊,因为他的滑指不如克莱斯勒出神入化。

布鲁赫的g小调小协作于年,晚于门德尔松那首。虽然它的结构和门德尔松那首相似,一、二乐章也是连续演奏,但是它的内涵和门德尔松那首区别还是挺大的。第一乐章g小调奏鸣曲式快板,前面的引子是小提琴的两句散板,旋律起伏非常大,预示了整个乐章激烈的情绪基调。g小调主部主题延续了引子的情绪,副部主题是一段柔美的歌唱,和主部形成强烈对比。和门德尔松小协不同的是,布鲁赫这首小协第一乐章的展开部有主副部主题的激烈戏剧性冲突,而且是主部主题占主导。第二乐章降E大调三段体柔板,第一段第一主题是一段歌唱旋律,业界一般把它叫做“冥想”,就是Maditation。第二主题是一段痛说,业界叫做“宣叙调”,就是Recitative。短小的第二段第三主题则是高音区双弦接下行琶音,情绪非常负面,业界叫做“悲怆”,就是Pathetic。三个主题连续呈现之后不断排列组合出痛苦的情绪进行,最后在第一主题上逐渐回归死寂,就是Peace。第三乐章G大调奏鸣曲快板,这是一个回旋奏鸣曲,主部主题是热烈的舞蹈,副部是烘托气氛的,二个主题呈示、展开交织在一起,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结尾的速度加快到急板推动全曲达到高潮。布鲁赫这首小协适合各种方法演奏,炫技也行,无技也行;柔美也行,白水也行,谁都可以上台拉。其实这首小协要出彩是难度非常高的。它的第一乐章是“号泣”,就像是“喜儿哭爹”的情绪;第二乐章是“抽泣”,是喜儿逃入山中悲伤白了少年头的情绪;第三乐章是“喜极而泣”,是大春儿找到喜儿从山洞出来那个时刻,太阳出来了的情绪。把这三个乐章的情绪完美演绎出来难度相当大,特别是第二乐章从抽泣转向死寂的平静,以便为第三乐章的狂欢做好铺垫。我把布鲁赫的这首小协叫做“悲怆协奏曲”,因为它确实非常悲。布鲁赫在每个乐章标题上都是只有速度,第一乐章是“中速度快板(AllegroModerato)”,第二乐章是“柔板(Adagio)”,第三乐章是“有力的快板(AllegroEnergico)”,最后加快到急板(Presto)。除了速度之外,如何表现情绪变化全靠演奏者演绎。

布鲁赫的这首小协版本太多了,据说最经典的是作曲家本人指挥乐队协奏的克莱斯勒版,现在听不见了。现在能听见的克莱斯勒版是年的,78转唱片,噪音大得不行,只能依稀听到大魔王在拉琴。海菲茨年版是他超水平的一个演绎,虽然他的第二乐章情绪转变略显生硬,但这已经是炫技见长的海菲茨拉出来最悲的了。梅纽因的演绎也是情绪没有完全到位,也就是不够悲。能把第三乐章拉好的不少见,还有不少都能出彩。但是,全曲情绪把握准确,能把“号泣—抽泣—喜极而泣”完全演绎到位的,只有苏克这一版录音。

门德尔松和布鲁赫这二首小协技巧上貌似难度不高,可要把快板乐章的连顿弓拉到位也不是一件易事。炫技派海菲茨的速度非常快,很多连顿弓都是拉成了飞顿弓,而且他是上下弓都能拉出飞顿弓。苏克的连顿弓也很到位,就像是玉珠滚玉盘,叽里咕噜的,每个音都很清晰。但是苏克不是盲目炫技,他的飞顿弓就很少。苏克曾经使用一把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琴,这张唱片的录音里用的是瓜奈利(Guarneri)琴。斯特拉迪瓦里音色更通透明亮,瓜奈利音色稍显朦胧,更柔和。

这张唱片上苏克的演奏登峰造极,从初听直到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听过的门德尔松和布鲁赫小协不少版本,还真是无出其右者。这张唱片没见过大厂CD,各大排行榜上也不见踪迹,包括企鹅好像也没有评价。所以,我说这是一张几乎失传的唱片。对了,前面说梅纽因那张著名的唱片是EMI在60年代初的一张密纹唱片,年录音,门德尔松小协是库茨(Kurtz)指挥爱乐乐团;布鲁赫小协是苏斯金德(Susskind)指挥爱乐乐团。这张唱片EMI后来出过CD,企鹅评价三星。

喜欢小提琴奏悲调的爱乐人士应该找来这张唱片一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