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费玉清到周杰伦,从周杰伦到萧敬腾台

1

年10月10日,台湾地区第一家电视台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正式开播。为了方便台湾民众观看节目,台视在台北各处摆置了55台电视机,全台湾的电视机当时也不过台而已。中午时分,被邀请参加开播仪式的宋美龄到达台视大楼时,迎接的人群中有年仅14岁的张小燕。

台视开播时的黑白检验图

一个多月后,《群星会》开播,一炮而红。这个以现场演唱国语歌曲为主的节目不仅开了台湾娱乐节目的先河,也让广大的歌星“走”进千家万户,被众人熟知,包括以童星身份出道的邓丽君和欧阳菲菲。

关华石、慎芝与《群星会》群星合影

歌唱节目成为最初始的娱乐节目,主要还是条件所限。当时的节目制作相当困难,因技术原因还无法录像,所有的节目都要经过几次排练,然后进摄影棚直播。因此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忘词的、忘带道具的、布景出故障的...歌唱节目因为只是歌星演唱,反而纰漏较少。

说是电视节目,其实更像是广播音乐节目的影像版。制作人关华石和主持人慎芝照搬了自己电台节目《歌舞春秋》的形态,但给观众的体验却是颠覆级的——之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哪比得上生生就在你面前唱歌的电视!

歌唱节目伴随着台湾电视行业的初创阶段,并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力,第一得益于电视时代早期内容的匮乏,台视刚开播时,一天只有5个小时的内容,多为政府宣教、新闻报道,自然比不上歌唱节目吸引人;更关键的是,人们对“电视”这个新媒体的兴趣。虽然当时还是黑白显示,但人们从此可以足不出户看见世界其他地方的影像和声音。《群英会》的成功其实代表了电视这个媒体对广播、电影、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的胜利。

《群星会》的成功带动了当时电视娱乐内容的繁荣,同期制作的节目还有《台湾歌曲》、《宝岛之歌》、《星星之歌》、《爵士新声》、《星星星》,前两者主攻闽南语歌曲,后三部以西洋歌曲为主。

这个时期的娱乐节目很难和后期大众所说的“综艺节目”划等号,这些歌唱节目也很难称之为“音乐性综艺”。整体看来,这些内容形式上都很单一、布景也比较简陋。加上当时台视的政治背景和政府对视听节目的监管,歌星在台上也有颇多限制。即便如此,这些节目对当时的歌坛还是有巨大的积极作用。歌星只要参加《群星会》,就觉得身价上涨了百倍;而电视成为电影、歌厅之外又一个重要的宣传平台,为60年代国语歌曲的推广助力颇多。

2

69年、70年,中视、华视陆续开播,一改台视一家独大的局面,长达20年的老三台时期成形。竞争开始出现,一度有各电视台与歌星签约,签约歌星不得到其他电视台演出的潜规则。

这是台湾综艺节目风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电视让流行歌曲进入了新的时期,而电视无远弗届的传播力,让岛内民众对歌手的兴趣大增,进而希望一度歌手真容,歌厅则应运而生。

而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人们有了更多的钱花费在休闲娱乐上,这是台湾歌厅文化产生的外部因素。一时间,经济起飞,弦歌声起。社会风气的日趋浮华,单纯的听歌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于是,娱乐业者加入了五花八门的节目,除了歌唱,短剧、笑话、主持人插科打诨的访问成为歌厅的重要内容。这股风潮也影响力电视娱乐。

张菲在《黄金拍档》

这个阶段的娱乐节目,开始有了综艺(variety)的雏形。重要的指标是娱乐节目的形态突破之前的单一功能,杂技、戏剧、竞赛、益智等因素开始加入;同时台湾综艺中最重要的搞笑艺人成为娱乐演员的主流;而主持人在其中的作用空前提升。

就歌唱节目来说,如果说早期的内容还是一种剧场化、晚会化的形态,那么此时的歌唱节目则基本在向秀场化靠拢。不仅有了带现场观众的录影或直播,主持人对现场氛围的把控以及和观众的互动,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好看与否。

以中视为凤飞飞量身定做的《我爱周末》为例,一改传统歌唱节目仅限于棚内的格局,以夜总会歌厅风格,增加综艺节目的现场感和热闹气氛。节目分为歌舞表演、来宾专访、舞台戏剧、特技魔术等部分,临场效果极佳。凤姐载歌载舞,与观众面对面互动演出,挖掘了她歌唱之外的绝佳潜质,缔造了当年极高的收视率,更开创了她璀璨的主持生涯。

凤飞飞《我爱周末》

同时为了储备歌星,电视歌唱比赛节目开始出现,《五灯奖》就是其中的代表。脱胎于早期《田边俱乐部——周末剧场》的《五灯奖》涌现出一批优异选手,比如早期的蔡琴、吴宗宪、苏芮,以及后来的张惠妹。

张惠妹在《五灯奖》

这个时期的歌唱节目终于可以称为“音乐性综艺节目”,开启了音乐综艺的第一波高潮。

3

90年代是台湾地区电视产业剧烈变革的时期,有线电视的逐步开放以及党政军推出媒体,台湾电视业进入了井喷发展的时期,台湾综艺节目也随之迎来高速发展。

最重要的标志是带状节目成为综艺节目的主流。从每周一期到一周至少四期,对节目的制作效率和形态有了明显的限制,小快灵的棚内节目成为众多制作团队的首选。

同时,流行乐坛也迎来了时代变革。音乐录影带的出现、唱片包装营销的进化、演唱会的盛行、网络的兴起、黑胶向磁带CD的演化、随身听的发明、唱片行的繁荣、KTV的流行都改变了流行乐的整体形态。

60年代-80年代,电视是音乐行业最倚重的宣传渠道,而音乐是电视最主流的传播素材。他们结于微时,互相成就。歌星上节目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而歌手的形象则基本基于自身的性格特质,在主持人可刻意地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向观众放大,进而被观众喜爱。

90年代,一方面宝丽金、华纳、索尼等国际音乐厂牌进军台湾地区,台湾地区本地也产生了滚石、飞碟这两大音乐公司。新时期的唱片制作人改变之前专辑只是简单单曲堆砌的做法,开始考虑专辑内在的聆听逻辑和改变,并结合歌手本身的声音特质和外在形象,打造歌人合一的整体营销概念。歌星和唱片一样,成为精心设计过的商品。而商品是无法接受每天在电视上被观众免费消费的。

滚石和飞碟

电视综艺单靠歌唱已经没法在多台争抢观众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当时访谈类、外景类、游戏类、行脚类甚至命理类都大行其道;而音乐公司也仅仅把电视当做一个样品展示栏;歌唱环节往往只存在歌手偶尔来打歌时唱两句。

这是台湾综艺和台湾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却是音乐综艺的至暗时刻。这个时期,台湾综艺走出本岛,突破闽南语地区成为华人世界的娱乐高峰;台湾音乐也不遑多让,乘着两岸交流开启的东风,和粤语歌并驾齐驱。

但不完全统计(维基百科),当时纯歌唱的综艺只剩下小哥费玉清主持的《今宵花月夜》和他跟叶瑷菱主持的《金嗓金赏》等有限几档。节目形式和早期的类似,现场演唱+来宾访谈,唯一的例外是加了个“小哥爱说笑”的单元,小哥每期讲一个黄笑话,自此奠定了他之后“黄帝”的风格。

这个时候了,另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是,年底开播的《超级新人王》,一年后收获了一个影响华语乐团20年的超级天王——周杰伦。

《超级新人王》时期的周杰伦

4

时间来到了年,在《美国偶像》已经掀起了选秀热潮后,湖南卫视自制综艺《超级女声》以海选、PK、梦想、短信投票等多元素组合,也引爆了全民观看热情;同年,超女冠军李宇春甚至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年的李宇春

起初,台湾电视人对此是不以为然。选秀节目从70年代就开始的《田边俱乐部》到《五等奖》再到《超级新人王》,早已颓势尽显。

但超女极高的收视率,特别是湖南卫视在期间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