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了解音乐市场开始,逐步深入到独立音乐人的需求,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独立音乐。另外,也希望借此离独立音乐更近一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传统音乐产业链及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产业链现场音乐闭环生态与独立音乐市场对独立音乐的态度及行业整体状况独立音乐人的主要需求独立音乐产品浅析:主要考察产品定位,功能架构,用户分析,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参考产品:乐童音乐(服务支撑)、落网(音乐平台)、秀动(下游演出票务)、百度音乐人(上游内容创作)Part1产业链传统音乐产业链、互联网时代音乐产业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传统音乐产业链中,唱片公司居于核心位置,把握着音乐创作、音乐制品、版权、艺人歌手,几乎是每一条产业链的源头。一个音乐作品产生后,必须经过这一套流程才能到达用户手中,由用户买单。由于把握着内容和渠道,唱片公司在这条产业链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每一条产业链都是它可以控制的渠道,并且在每条产业链上都能够分得一定的利益。这个时期的独立音乐人,由于大部分的资源和渠道都掌握在唱片公司手里,主要依靠酒吧驻唱、livehouse或是小型音乐节实现“以演代宣”,获取知名度的周期很长且由于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在演出中,产出的作品质量较为不稳定。对比传统音乐产业链,先从内容上看,尽管唱片公司仍是最大的“内容提供商”,把握着大量主流音乐“头部”艺人的音乐版权,但内容玩家变多,音乐创作不再是一家独大,除唱片公司外,制作机构、音乐综艺、独立音乐人及独立音乐厂牌,甚至一些网络歌手、主播,都能创作出一定价值的音乐作品,并且拥有各自的市场。究其原因,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原本作为唱片公司一大盈利点的音乐制品市场消失了,而对于唱片公司及旗下歌手包括音乐创作者来说,这就意味着音乐作品的变现能力降低了,商业价值无法体现,加上行业内原本对于版权分成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大量的音乐创作者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我们便看到,音乐综艺、制作机构、独立音乐人厂牌的背后有不少优秀的音乐创作者,也能看到像“幕后圈APP”、“碎乐”、“V-Fine”这样的平台出现。回到上图,再从服务提供商来看,针对听众的“听、看、唱、聊、玩”等需求,大量的音乐平台涌现,而这些符合用户习惯的互联网产品成为了渠道的主要玩家,因为他们有用户。平台在积累了大量用户之后,开始不满足于仅仅作为渠道,转而向上游延伸,于是过去的几年里,“版权大战”“独立音乐人扶持”成了各大平台的必经之路,而版权也是目前唱片公司制衡市场的法宝。也是由于渠道效率丧失,唱片公司对于签艺人十分谨慎,因为在艺人通过出专辑、演出、版权、广告等方式回收成本之前,他需要先火起来,而火不火已经不是由唱片公司决定的了。相对的,音乐市场的另一种盈利方式,演出,则成为了许多音乐人和音乐公司回收成本最为主要的方式了。现场音乐闭环生态与独立音乐可以看到,在这个闭环生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内容生产,而这正是独立音乐人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与音乐产业链一致,在拿到内容后,平台可以利用自己的渠道及用户规模变现、沉淀、传播…而独立音乐人的作品质量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现场音乐形式。很高兴能看到像万晓利、好妹妹乐队、李志、陈粒等独立音乐人在更大的舞台上开演唱会,这也是听众对独立音乐的肯定。除了获取收益,对于独立音乐人来说,演出更是一种宣发的方式。尽管互联网和音乐公司为音乐人们带来了更多推广自己的机会,但由于传播渠道分散,且大部分独立音乐人都没有自己的运营团队,难以兼顾创作、演出和宣发。所以以livehouse为主要形式的演出仍然是重要的宣传渠道,同时也能为自身积累舞台经验和曝光度。根据数据显示,演出市场近三年(14年到16年)都保持着不错的增长态势,年均场次上涨10%,票房年均增长20%,其中音乐节、小型演唱会、Livehouse这类小型化演出强势增长,并呈现内容垂直化的趋势。这些对于独立音乐人来说,都是积极的信号,演出市场火热,平台扶持力度加大,意味着独立音乐人最大的两类需求:收入和宣发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而唯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独立音乐人才能放开手脚集中创作,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好的作品涌现。演出市场的火热其实许多公司早有预见,摩登天空,恒大音乐,众乐纪等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音乐节、livehouse,一方面这是回收成本的最快方式,二是能够快速建立自己的渠道和影响力,也便于挖掘人才,三是避免与唱片公司正面交锋。而从独立音乐人的角度出发,现场音乐是另一个“入口”——通过现场表演让听众了解自己的音乐再回到线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