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滦南燕赵风骨写风流

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滦南,负山襟海,地处滦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域内就有了人类活动。商为孤竹国领地;汉景帝四年(公元前),域内设置海阳县;唐开元二十八年(),域内设马城县,时为盛唐上县,徭役调发占平州所辖七县的三分之一。这块神奇的文化热土,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祥地,是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的策源地,是古滦州海洋文化的初始地。

通津漕运倴城兴

赓续史脉越千年

提到倴城,没来过滦南县的人大多感到陌生,因为“倴”字在全国范围内只此一地,别无二处。《康熙字典》对“倴”的释义为:“博昆切,音奔。那颜倴盏元将名。”民国二十六年所修《滦县志》载:“倴城,在县城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

根据上述记载,是元将那颜倴盏领兵在此驻扎后,把古城内和海洋镇的居民迁至中间的丰腴屯,组建新城而得名倴城。但20世纪70年代,从古城脚下发掘出了燕国刀币、汉代瓦当。由此看来,远在战国、秦汉时期,此地就已形成固定村落。倴城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陆续建成九门(老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大东门、小东门、小西门、小北门、小南门),城内占地亩。至清末已发展为滦州四大名镇(开平、稻地、倴城、榛子镇)之一。据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滦州志》载:“倴城镇,在城南六十里,有四门,乡关市廛齐整,商贾富庶,三八日集。”

倴城还以寺庙林立、古迹繁多闻名遐迩。如城东南角的寿圣寺;东门外的二郎庙、真武庙;西门外的老爷庙、财神庙;南门外的老母庙(观音庙);北门外的天齐庙,城内自西向东为马神庙、玉皇庙、文昌宫、娘娘庙、三官庙。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如:关帝庙影壁座上的犀牛望月、娘娘庙的一步三座塔、寿圣寺山门外的八棱碑、马神庙马神爷座下的响水井、二郎庙内会走的大铁钟、老母庙的夜鸣钟等。

倴城的繁华兴盛还得益于古城北面的通津河(亦称漩河、陷河、线河,俗称北河)漕运,它是金代开挖的沟通滦河、溯河、清河的一条运河,运河开通后使倴城成为滦河漕运水系的一处重要河运码头。那颜倴盏在此囤粮集草也是看准了这处水陆交通要地。

新时代,滦南县凭“以水为魂、以史为脉、以文为根”理念建成的北河公园,入选唐山八景;年,北河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区。那首“南罗城,北古城,中间夹着破倴城”的旧民谣,已被“罗城湮,倴城新,古城景色醉客人”新民谣所代替。

文化沃土育奇葩

三枝花开香满园

走进滦南县,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氤氲蒸腾的艺术熏陶,会使人心驰神往,产生无尽的遐想。

滦南县连续26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是“冀东文艺三枝花”艺术的发祥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评剧和乐亭大鼓之乡,评剧、乐亭大鼓分别入选国家第一批、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方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诞生了三位艺术大师: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皮影大王”张绳武、靳派乐亭大鼓创始人靳文然。

中国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纪念馆坐落在县城中心。成兆才,滦南县绳各庄村人。他一生创作编写了一百多部脍炙人口的评剧剧本,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是他和那一代评剧人从故里艰难创业,为评剧的生成、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评剧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近百年来风靡全国,《杨三姐告状》《花为媒》《杜十娘》等经典剧目早已脍炙人口。于今,我国评剧界著名专家学者、剧作家、表演艺术家们时常来滦南,到成兆才纪念馆拜谒评剧的祖师。

这里是被人们称为驴皮影的“滦州皮影”故乡。20世纪初即为中国灌制第一张皮影唱片;被誉为“皮影大王”的张绳武挈班闯关东、驻奉天,将“滦州皮影”影响远播日本、朝鲜。于今,滦南皮影团漂洋过海,应邀到法国、葡萄牙等国访问演出,这一古老神奇的民间艺术瑰宝惊呆了无数蓝眼睛,痴迷了无数西洋人。

这里是靳派乐亭大鼓创立人靳文然的故里。靳文然,自20世纪30年代步入曲坛,历经名师,博采名家之长,创靳派唱腔,完成了联曲体到板腔体的重大革新,把乐亭大鼓推向一个新的高峰。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鼓在与现代诸艺术竞争中“观众日减,日渐衰微,前景岌岌”,靳文然殚精竭虑,苦心孤诣,辟新途于蹊径,救大鼓于濒亡,被业界誉为大鼓界的“一代天骄”,自此乐亭大鼓衰而复兴。于今,靳派第三代传人滦南何建春荣任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靳派乐亭大鼓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在滦南县城的金辉文化广场上,成兆才、张绳武、靳文然的铜像并排矗立。三位大师的艺术生平记载着“冀东三枝花”的绚丽,见证着这里地域文化的博大久远。

物阜民丰沿海地

见义勇为古今情

滦南县地处沿海,现在海岸线长达41.08公里,嘴东渔港位于滦南县最南端的南堡镇嘴东村,是国家级中心渔港,也是河北省最大的中心渔港。古老的双龙河在这里过境入海,淡水、海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达。20世纪50年代起滦南就成为中国北方的渔业大县,年列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沿海23个开放县之一。

潮来拍岸浪如山,潮落渔人满海湾。

张得鲜鱼三百尾,一时齐唱棹歌还。

这首晚清举人、《滦县志》总纂张凤翔的咏海诗,再现了滦南当年的沿海景象和渔家生涯,也是滦南在海洋文化中的文学写照。

《滦县志》载:“滦(南)固沿海县也……县境南有渤海,东有滦河,素以产鱼名。”地处渤海湾腹地的滦南县,历史上就是“北有田园之富,南有负海之饶”的海洋大县,海洋文化历史悠久。从域内庄店、张士坎发掘的远古用的石网坠、陶轮、骨梭和马城、小贾庄一带出土的商代古玉器上,均发现有鱼、渔网的形象,可证域内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渔具和渔业生产活动。常言道,“海为龙世界,龙是海主人”,在海洋文化中,龙与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滦南县域内带有“龙”字的地名、村名随处可见,比如龙湾子、龙落湾、龙庄、龙坨等。

明清以来,在滦南形成了“沿海七堡(pù,读铺)”。自东向西分别为:卤虾堡(西河)、高尚堡、林雀堡、老堡、嘴东堡、南堡(河旺堡)、北堡。七堡渔民“乘梭船举网以取鱼,春分下网,立冬收网”(《滦县志》)。每当渤海渔汛到来时节,万家渔户,千帆竞发,一派欢腾景象。这般景象当年张凤翔亦有诗曰:

万家渔业海滨居,水作良田富有余。

今日西南风又起,明朝争卖大头鱼。

以南堡为例,以往的几百年间,就曾因其盛产鱼虾的富饶和水陆通衢,引来京津冀、东三省许多货栈客商往来不断。旧日的南堡,桅樯如林,商贾云集,车马舟楫,京腔津调,人际混杂,热闹非凡,被誉为“小天津”。

20世纪60年代的南堡鱼市码头名闻遐迩、盛况空前,是周边沿海几十个村、百十个生产队共同的渔港、鱼市。每天有超过5万担的海鲜在这里集结,再由驻这里的南堡水产公司集中收购,发往京津冀、东北三省。捕捞期的每日清晨,百十个渔业生产队的几万担海鲜由一队队社员肩担着,如燕展翅,次第排开,送往水产公司,在南堡狭长的“穿街河”沿岸上,形成数里长的“一字长蛇阵”,这独有的景象被称为“南堡八景”之一。

滦南县沿海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盐优势,元代就曾设置盐场——济民场。20世纪60年代以来,县政府投资,在南部沿海建立了国营一、二、三盐场;近几年,随着盐业改制,又涌现了昌升、正一等民营盐场,滦南盐业不断兴旺发达。

临危不惧、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渤海渔民的传统美德,在海上逢险必救、逢难必帮是不成文的规矩。滦南海上救人的英雄事迹从古至今也层出不穷。古代的曹妃,舍身医救海上难民香陨曹妃甸岛;近代的蚕沙口“老妖精”冒险驾船搭救天津、北塘、胜芳、岐口难船,被四地送匾尊为“渤海异人”;当代刘凤忠父子勇救海上遇险群众,谱写“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新篇章;“感动河北”人物孟凡帝在渤海大风暴潮中营救曹妃甸通岛路工程海上工区名建设者……

滦南还有“除夕火把节”、“开海节”、“开风仪式”、“祭祀赶鱼郎”、“请大将军”、拉船入坞、推船下水等特殊的节日和仪式,还有渔民号子、海上禁忌等好多传统民风民俗。神秘有趣、绚丽多彩的滦南海洋文化,足令来到这里的人们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抗日暴动英雄地

革命薪火永流传

年,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组织发动了冀东抗日暴动。滦县路南(北宁线以南、今滦南县境,下称滦南县)的民众丢下锄头扛起枪,走在抗日暴动的前列,留下了诸多令人难忘的英雄壮举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直接参与和涉及冀东抗日暴动的有21个县,隶属冀东抗日联军的有50余支队伍、7万多人。当时的滦县路南(今滦南县境)就拉出了16支队伍,共计余人。滦南县的队伍,占冀东抗日联军队伍总数的32%;直接参加冀东抗日暴动的人数,占冀东抗日联军总人数的30.1%。滦南人除在域内参加暴动外,还在今曹妃甸区和乐亭县境另组织了3支抗日队伍。

冀东抗日暴动成功后,在天津基泰楼会议上,大家推举民主人士高志远(滦南县多余屯人)为总司令,中共党员李运昌、国民党员洪麟阁为副总司令。冀东抗日联军分为三路军,司令分别由正副总司令兼任。

年7月23日,高志远、王仲华率领队伍进入倴城。总司令部设在倴城南学堂(原观音庙),在大门旁挂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的牌子,升起了书写着“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司令部”的丈二红旗。以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总司令高志远,副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的名义,在大街上张贴《冀东各界人民团结抗战》的布告。此时,倴城成为冀东抗日联军的指挥中心。

其间,抗日联军三打乐亭,两攻滦县,收复了倴城、张各庄、新寨、靖安、石门、大新庄、曾家湾等40多个较大集镇,伪警察分所和分驻所的警察被缴械或被迫起义。高志远部攻入乐亭后,建立了冀东最早的属于冀东抗日联军的县政府——长滦乐抗日联合县政府。

年12月,冀东10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在多余屯召开,成立了“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决定路南(今滦南县境内)率先组织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的负责人为高志远、陈宇寰(小陈庄人)、殷焕章。多余屯、小陈庄成为滦南抗日暴动的策源地。

多余屯时有户、口人。抗日暴动中,有76户参与,高、梁、顾、陈、董等18姓93人扛起枪走向抗日战场。在多余屯、小陈庄的带动下,滦南各村爱国青壮年纷纷参军,掀起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暴动高潮。

据统计,参加抗日暴动后,滦南域内牺牲的烈士有人,其中37名总队长及司令部处长以上的负责人牺牲14人,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抗日志士们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滦南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也将代代相传。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杜盛兰朱永远张浩洪葛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