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范志辉音乐先声
作者
Echo编辑
范志辉
继去年夏天索尼音乐宣布免除音乐人未偿付的遗留债务计划(LegacyUnrecoupedBalanceProgram)后,今年2月1日,华纳音乐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免除音乐人未偿清的预付款计划(legacyunrecoupedadvancesprogram)。据悉,环球音乐也正在考虑引入类似政策,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
与索尼音乐类似,华纳音乐的计划对象也是年之前签约,但至今都没有偿清预付款的艺人和词曲作者。该计划将免除他们未收回的预付款,并从今年将于7月1日生效。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版税收入每月都被华纳保留用于偿还预付款的艺人和词曲作者,从今年夏天开始,那笔钱就会进入他们自己的银行账户。而且,该计划还将使其他幕后创作者受益,如制作人、工程师、混音师和混音师。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三方公司也以预付款的形式为独立音乐人提供资金,并通过新型金融工具力图营造更加自主、宽松的创作环境。如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提供无需用版权换预付款服务的音乐融资平台beatBread,不久前它还获得了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种种动向表明,一度被忽略、被工具化的创作者群体正在受到更多重视。在数字经济发展给予创意劳动更多空间和便利的背景下,伴随流量红利见顶、内容比拼更加激烈的行业现实,支撑起音乐产业命脉的创作者价值正在被市场各方重新加以正视和估量。
音乐人正在受到市场各方重视
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相继推出的免除音乐人遗留债务的计划,对音乐行业究竟有怎样的意义?这得从历史中去找答案。
在传统唱片约中,唱片公司会先给签约艺人一笔预付款,这笔钱随后会从音乐人的版税分成中扣除,除了预付款,音乐人还要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其他的支出,如巡回演出、包装、营销等,这两笔款项之和就叫做偿付款。这意味着,即便唱片开始盈利,在音乐人应得版税足以抵消这笔偿付款之前,其实都得不到收入,而传统唱片公司旗下音乐人分到的利润通常不会超过25%。
因此,艺人们在签完合约几十年后无法获得版税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21世纪前签订的合约,那时艺人相对唱片公司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而对于那些二十多年来都没有偿清预付款的音乐人而言,现今流媒体播放带来的版税或许也就是他们的全部收入了。但音乐人能从中获得的报酬仍旧很低,英国的音乐流媒体现在每年能够带来超过10亿英镑的收入,但音乐人只能获得13%。
也就是说,索尼和华纳的这类计划,或许并不能为那些至今都没能通过音乐赚钱的创作者带来多少实际收益,但起码承诺了这些千禧年前的签约艺人能够享受到现今的流媒体红利。
更重要的是,这是音乐行业对于从唱片时代到流媒体时代都并未改善的音乐人收入困境的回应。
除了免除遗留的偿付款,唱片公司此前也将其流媒体收益与旗下艺人分享。年,华纳音乐成为第一家将出售Spotify股权所得收益与艺人分享的大型音乐公司,索尼音乐也紧随其后。在TaylorSwift的推动下,环球音乐也对此做出了承诺。
无论是免除签约艺人的遗留债务,还是与其共享流媒体股份收益,任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唱片公司对创作者的普惠行为所能造成的连环效应,对整个行业而言都是值得期待的。
而作为新型音乐市场主导者的流媒体平台,也将未来的发展目光投向了创作者,Spotify创始人丹尼尔埃克在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就提出将大力发展“创作者经济”,并将平台上的万活跃创作者比作万家中小型企业。
近来,把创作者放到价值链最前端的“创作者经济”受到热议,有人称它是“互联网最大的机会之一”,也有人称它是“最大的谎言”。虽然这一模式能否实现尚未可知,但背后透露出创作者群体将会越发受到重视的行业趋势。
对于迟迟未实现盈利的Spotify和“去独家”后的国内音乐平台而言,直接吸引、培养创作者是帮助平台进行内容比拼、创造营收的必要手段。
早在年夏天,Spotify就开始在SpotifyforArtists平台支付小规模的唱片公司和经纪人预付款,国内音乐平台则通过音乐人扶持计划、深度捆绑合作与有走红潜力的艺人提前绑定。
不过,Spotify明目张胆抢艺人的做法受到了主流唱片公司的抗议,年夏天,Spotify就取消了创作者可直接上传音乐的实验。然而,独立音乐人并没有因此就重回唱片公司的怀抱,转而让更多三方公司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近年来,伴随独立音乐自发行市场兴起的,还有各种新型音乐融资工具,前者需要后者提供足够的现金流并赢得竞争力。
在音乐融资平台beatBread获得万美元的融资前,独立音乐发行平台UnitedMasters在去年就与其达成了合作。当时,UnitedMasters宣布了两个针对独立音乐人的全新金融工具,第一个工具就是与beatBread合作推出的,它使UnitedMasters能够为符合条件的音乐人提供1,到万美元不等的预付款。
但是,钱从哪来?
据悉,beatBread的ChordCash技术引擎会评估音乐人的流媒体和社交数据以生成预先报价。它宣称,由数十亿数据点建构的智能算法,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投资人的每一次投注都可以获得理想回报,从而吸引投资者为音乐人支付预付款。据悉,UnitedMasters并不是唯一一家与beatBread合作的发行/服务音乐公司,SymphonicDistribution、HorusMusic和IndieAmplify等公司最近也都与该公司签署了协议。
UnitedMasters的第二个主要的新金融合作伙伴是Paperchain,它也是利用算法来预测音乐人的版税收入,然后通过数字钱包实现音乐人的流媒体收入即时可用。
正如beatBread首席执行官PeterSinclair所言:“beatBread的团队与UnitedMasters有着共同的愿景,即在不牺牲音乐人所有权或选择权的情况下,扩大其获得资本的途径。”
而无论是自发行平台、音乐融资工具等新型事物的出现,还是唱片公司和流媒体平台做出的主动改变,这无疑预示着整个音乐行业的前进方向。
为什么音乐人越来越受到重视?
正如丹尼尔埃克在电话会议上提到的,“创作者的快速专业化”是“互联网上最大的机会之一”。
在互联网头部效应的驱使下,“生产大规模业余化”的人人时代正在向“业余生产的加速专业化”进化,UGC平台在与PGC的博弈中逐渐结合,在音乐行业则表现为——传统唱片艺人的“独立化”与独立音乐人的“公司化”正在同时发生。
相应地,各个平台MCN机构的涌现,便是为了在帮助创作者专业化的过程中收获“养成”利益,国内平台的音乐人扶持计划也出于此种逻辑。
对创作者的扶持,本质上是对内容产出的重视,而在音乐人扶持计划之外,无论是去年腾讯音乐组织架构大调整中新增的内容业务线、投资一大批本土唱片公司,还是网易云音乐推出云上、飓风、青云lab、子弹等多个音乐工作室,都是为了加强内容投入,增强平台的内容生产能力。
而在拼内容的自下而上逻辑里,独立音乐人也有了更多出头机会。
过去一百年来,唱片公司掌握着录音技术和录音制品的生产、传播和销售。如今,大部分工作音乐人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而音乐公司所能做的更多是在传播和营销环节上提供服务。而随着全能型唱作人成为独立音乐人的主要类型,他们对于音乐的主导权也有着更多的要求,生长于网络的他们甚至比公司更懂得如何营销自己的音乐。
因此,越来越多的唱片全约正转向“服务型合约”,音乐人自发行、音乐融资等三方平台一并涌现,音乐市场中的利益组织与音乐人的关系,正在经历从版权控制到音乐人服务的转向。
市场研究机构MidiaResearch年发布的报告《独立音乐人的赋能时代》称,年以来,音乐人自发行收入快速增长。年,全球独立音乐人自发行收入达到6.亿美元,比年增长了34.6%,是年的2.5倍。
年,MidiaResearch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独立音乐人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独立音乐人通过第三方平台上传的音乐在年产生了12亿美元的收入,增长了34.1%。
独立音乐发行服务这一赛道越发拥挤,各种为了更大程度保障创作者收入的金融工具也随之而来。而这一市场蓝海,归根究底还是源自音乐产业中的创作者群体长期无法改善的收入困境,音乐人日益激烈的抗议之声也在敦促行业做出改变。
音乐人的好时代真的来了?
自年流媒体崛起以来,整个音乐行业一直保持盈利,但是音乐人一次又一次地表明,这个行业的新财富并没有渗透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身上。不公平的唱片约和流媒体利润分配的复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将他们排除在经济转机之外。
英国音乐家联盟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82%的受访者在年全年从流媒体平台赚取的收入不足英镑,而那一年英国流媒体的收入突破了10亿英镑。尤其当主流平台凭借其垄断地位无视音乐人的感受时,音乐创作者的处境便更加艰难。
以独立音乐人MIRI为例,她于去年11月19日在宣称“按播放次数付费”的音乐流媒体网站Sonstream上率先发布了单曲《Trends》,然后在一周后同步发行至其他主流平台,但结果是——“两周之内,我在Sonstream上赚了20多英镑,而在其他两个更大的平台上,我只赚到了0英镑和1.08英镑……这让我意识到音乐人在主流音乐平台上的交易是多么糟糕。”这两年,疫情带来的经济低迷让音乐创作者的控诉更加激烈且集中,如正在游说议会通过立法重组该行业的英国#BrokenRecord运动、美国音乐工作者联盟UMAW和近期对流媒体平台版税过低进行控诉的美国版税委员会CRB,以及由30位前卫音乐家合作运营的小型流媒体服务CatalyticSound、前文提及的Sonstream,其共同目标都是敦促行业更加公平地支付音乐人报酬。
这些抗议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在Spotify推出“LoudandClear”透明计划一个月后,AppleMusic声称将为每条播放流支付音乐人0.01英镑。此前,Spotify上每条播放流的收入低至0.至约0.英镑,在AppleMusic上能获得约0.英镑。
属于创作者的好时代真的来了吗?我们持谨慎乐观。但好在,遭遇瓶颈的音乐产业不得不重新正视创作者的重要性,而在以创作者为中心的行业转向中,独立音乐人也得到了更多机会。
虽然类似免除二十年都未偿清的预付款不算什么壮举,但至少创作者的艰辛因此得到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