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易云音乐因版权到期下架周杰伦歌曲一事引发行业内外热议,作为杰威尔公司的独家代理方,腾讯音乐突发下架通知,网易云音乐慌乱中出错,结果又是声明又是道歉。本来已看似风平浪静的在线音乐行业,似乎又在暗中涌动着什么力量。
版权垄断的恶果,是行业创新与用户体验的双输
国内在线音乐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由腾讯音乐、阿里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三家占据。为了获取更大市场,三巨头之间围绕音乐版权曾一度竞争的非常激烈。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了诸如抢夺独家版权、哄抬授权价格、未经许可使用音乐作品等问题。例如,早在年,腾讯音乐就相继购买了杰威尔、华纳、福茂、YG、索尼等音乐公司的独家版权。
而为解决在线音乐行业出现的上述问题,帮助整个行业避免陷入版权垄断的恶性竞争局面。从年7月开始,国家版权局多次下发相关政策,大力推动音乐公司之间的授权公平和版权互授。正是在政策引导和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和阿里音乐三家在去年底今年初完成了99%以上音乐作品版权的两两互授。
谈及版权垄断的危害,在于一方面,音乐行业创新性被严重打压。版权垄断意味着有实力的企业平台只专注于疯抢独家版权、哄抬版权授权费用,无暇顾及对音乐人的原创支持,而那些付不起高额版权费用的平台则更无实力。同时,音乐被二次开发的价值也被忽视,比如原本不为人所知的歌曲通过翻唱就有可能广为流传,而版权垄断也限制了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二次创作,这不仅不利于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更会严重打压整个音乐行业的创新积极性。
另一方面,根据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显示,中国音乐市场中数字音乐占比高达96%,这也就意味着,音乐版权被一家线上平台垄断,用户听音乐将别无选择。缺乏竞争的市场,用户体验也无从保障,而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精神也被淹没在版权垄断之中。
不难看出,腾讯音乐再度成为周杰伦歌曲版权的独家拥有者只是一个开始,在这样一个近乎垄断的版权策略下,受到伤害的绝不只是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音乐等在线音乐平台,更是整个行业。甚至可以说,版权垄断问题是整个在线音乐行业想要良性竞争健康发展都必须提防的一颗“毒瘤”。
线上音乐之争,版权早已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点
事实上,版权固然是线上音乐竞争的一个重点,但早已不是全部,甚至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根据比达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在线音乐领域,如今各大平台的用户群已经基本稳定,因为版权缺失而流失的用户比例,正在随着时间的增长日益缩小。
对于音乐听众用户来说,固然是哪个平台拥有更多的音乐版权,哪个平台就更好,但是音乐的特性决定了其并不是在线音乐产业链条的最后一环——音乐作品很可能步入“从不打开”和“频繁打开”的两个极端——也就是说,单纯音乐作品的商业价值并不稳定。
事实上,线上音乐行业的价值早已不局限于让消费者听歌和购买,是在版权方给予授权合作之后,平台方能否通过外延版权运作来激发更多内容价值,在广告、巡演、衍生品等在内更具备商业价值的产物层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虾米音乐新版本就开始在多端场景发力,让用户可沉浸入亲子模式、驾驶模式、体育场、客厅、礼堂等多场景模式中。
而这一切的竞争核心,其实是用户和用户体验。简单的说,只有极少数歌曲才能做到让用户为了它必须换掉APP,所以对于平台来说,如何在版权的加持下连接更多应用场景,通过为用户创造出更多的意外和惊喜,留住和吸引更多用户,这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音乐周边产品的商业价值,进而获得版权音乐公司的更多青睐。
例如,通过更具个性化的玩法,网易云音乐的异军突起正让腾讯音乐感到焦虑。自诞生之初,网易云音乐就打破了传统在线音乐行业“平台主导在线听歌”的这一强硬氛围,以音乐社交为切入,用户体验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通过歌单、评论、个性化和UGC等玩法,网易云音乐在发现和分享优质音乐,连接用户、音乐人和歌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听众未必会对一张专辑里的所有歌曲都感兴趣,网易云音乐主动化整为零,在行业内首次利用算法提高曲库利用率,把用户喜欢听但主观寻找不找的音乐找出来推荐给用户,再经由评论、分享、歌单等玩法扩散开来,大大优化了用户体验进而俘获用户好感。
因此,在版权方面,或许腾讯音乐依然保有优势,但是在创新玩法吸引和留住用户这条赛道上,网易却是领跑者。
利用流量优势打压创新,熟悉的腾讯又回来了?
跳出在线音乐行业来看,腾讯在某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再度垄断坐大也并不值得乐观,事实上,我们熟悉的那个腾讯可能又回来了。
众所周知,早年间的腾讯一度深陷抄袭和封闭的漩涡,年计算机世界一篇《狗日的腾讯》更直接把腾讯送上风口浪尖,以致于如今业内还有这样一个经典问题:“如果腾讯也做了这个,你怎么办?”
必须承认的是,在3Q大战之后,腾讯开始了反思和转身,不仅自身产品平台如QQ空间、QQ电脑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