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的是,音乐行业在接下来10年里的变革还会继续,尤其是在此时此刻,行业里发出的声音和对变化的渴望都前所未有的响亮与强烈。
作者
Curtis
为流行文化的见证者,自年创刊以来的《滚石》,一直处在行业的风口浪尖。从最初嬉皮文化的报道者,对后来覆盖流行音乐、政治甚至娱乐,从纸媒到数字媒体,从地下到主流,《滚石》的一次次变迁正迎上音乐行业的不断变革。也因此,它总能在下一次的变革到来前准确嗅到危与机。
从年到年,音乐行业的动荡带来了诸多变化:以Spotify为代表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取代iTunes,社交平台成为新的AR工具,说唱音乐从亚文化跻身主流当中,西班牙语歌手和K-Pop闯入西方主流乐坛,TaylorSwift在新合约中要到了母带权。可以说,这一桩桩的事件,都与音乐人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毋庸置疑地是,音乐行业在接下来10年里的变革还会继续,尤其是在此时此刻,行业里发出的声音和对变化的渴望都前所未有的响亮与强烈。以下,便是《滚石》对音乐行业年以及接下来10年的预测,有删节。
数据价值对行业的吸引力将更加强烈
自流媒体崛起后,「数据」便成为了行业里时常提及的词语。去年,Spotify、Pandora和AppleMusic纷纷面向音乐人开放了后台数据,让音乐人得以根据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分析进行演出和专辑发行等方面的安排。但平台并非这个领域仅有的玩家,一批第三方的数据分析机构也想用数据来赚音乐人的钱,比如基于分析后的数据帮他们安排巡演、进行市场推广等。
SpotifyforArtists对于音乐人来说,这些未经详细分析过的数据价值不大,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它们的潜在价值不可限量。这解释了唱片公司为何也在招募数据科学家和程序员,一方面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推动传统销售,一方面还能壮大AR团队,便于挖掘更多有潜力的音乐人。
目前,来自平台和第三方的数据分析服务定价范围不一,既有完全免费也有高价才能获得的。但随着流媒体音乐平台开始探索除付费订阅和广告以外的其他变现可能,免费服务这一选项可能很快就会被从列表中抹去。但问题是,平台拥有的数据归根结底还是音乐人和厂牌产出的,如果平台要反过来向它们收费,这合理吗?退一万步讲,音乐人和厂牌是否会买单?
音乐人与粉丝间的关系将迎来巨大转折
年的死忠粉长啥样?是那种在演唱会开始前就已经拍了好几天队的?还是哪些心甘情愿会为音乐人天价VIP演出门票买单的人?但如今,伴随行业内的各种变化,更重要的问题反而变成了音乐人该如何抓住与抚慰粉丝。
去年,演出巨头AEGPresents就上线一个忠诚度计划,为经常参加其主办演出的观众送出了音乐人周边和唱片等礼包。但对于大多数音乐人来说,无论是独立音乐人还是超级巨星,过去10年与粉丝的沟通方式无外乎就是两种:一是社交媒体,优劣势分别是免费和局限性强;另一个便是演唱会,这种方式更贵、也不人性化,局限性和社交媒体也差不多。
Patreon但在Web3.0时代,音乐人和粉丝之间的互动将更加直接,比如直接与音乐人互动和对话的各种粉丝社区App,音乐人在众筹平台发起项目邀请粉丝参与,只限于付费用户的邮件订阅服务Patreon等。接下来呢?流媒体音乐平台自助餐式的商业模式已经将音乐人和粉丝之间的那堵墙拆毁,双方之间互动的壁垒也将进一步被降低。
主要厂牌将会继续套现
去年底,以腾讯音乐牵头的财团收购了环球音乐集团10%的股权,这笔33.6亿美元的交易不仅成功将后者估值推高到数百亿美元,当然也间接推高了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在内的另外两大版权方的价值。
环球音乐集团自本月初上市后,华纳音乐股价一路走高,目前市值已突破亿美元。财年,华纳赚到了6.25亿美元的净利润。对于它的所有者LenBlavatnik来说,只要出售大概18%的华纳音乐股份,就可以赚回他年33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时的投资,并能进一步推高华纳音乐的股价。
在华纳音乐上市时,作为环球音乐股东的腾讯购买了共万股A类股票,而随着录制音乐市场继续增长,或许会有更多像腾讯音乐一样的互联网音乐娱乐公司,会继续战略性地投资传统唱片公司。况且,腾讯音乐投资环球音乐的协议还强调,允许前者在年1月15日前收购另外10%的环球音乐股份。
加科技将会重塑演唱会体验
年是混合现实技术在现场演出中应用的分水岭,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演出行业对VR和AR等虚拟或增强现实技术的探索则进一步加速。
无论是通过OculusVenues提供了虚拟现实演唱会的BillieEilish、PostMalone和TenaciousD,还是在《堡垒之夜》中开了一场十多分钟演唱会的TravisScott和Marshmello,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