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年我们的家丨从听唱片到操控机器

06:17

在浙江杭州,有这样一个七口之家,三代从医,有五个人是医生。从新中国的第一代医生,到服务乡村的“赤脚医生”,再到操控“机器人”做手术的第三代医生,这家人经历和见证了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波澜壮阔的七十年。

“古老唱片”见证第一代中国医生的奋斗

这是一个三代从医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有一个传家宝,这些古老的唱片,它见证了第一代中国医生的奋斗。年,秦文清和妻子马翼政先后从医学院毕业,成为了新中国的医生。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秦文清一家人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听听唱片里放出的心脏诊疗片的声音,来学习研究。

退休医生秦修裴说:“我妈就会说,你要多听一听,碰到什么病人可疑,听听看,临床听到的声音和留声机里唱片的声音,教科书的声音是不是一样。”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刚刚起步,医院少、药品缺,女儿秦修裴记得,只要病人招呼,秦修裴的妈妈都是随叫随到。

退休医生秦修裴:这个血压计和听诊器,我妈妈是家里都备着的,一直备着病人来一叫,她就是这两样东西,一夹就去了,赶着过去了。

五十年代末,秦修裴的父亲秦文清到农村无偿给村民看病,直到六十年代父亲回到杭州,村民们还是赶一天的路来找他看病,当时,医院床位数不到1张。没有条件住院的村民就经常被秦文清带回家中。

“赤脚医生”成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坚实屏障

因为从小看着父母帮助乡亲们看病,年,秦修裴主动到萧山做了三年的赤脚医生。上世纪六七年代,中国85%的生产大队都实行了合作医疗,全国赤脚医生的数量也超过了万人,他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赤脚医生也成了当时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坚实屏障。

退休医生秦修裴:我在基层,我给自己定的要求就是小病不出门,大病及时送,这也是我妈对我的要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CT还未引进中国,B超才刚刚起步,X线仍然是当时诊断的主流。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医疗技术被引进中国。年,秦修裴的丈夫陈水泉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出国学习的影像科医生,被派往国外学习CT诊断技术。

秦修裴的丈夫,陈水泉在谈到第一次学习CT时说道:“知道(CT)。没见过,但是在国外的话,那它已经很普遍了,所以我们去学习CT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很兴奋。”

这批出国学习的医生,回国后率先将CT诊断引入浙江。年,陈水泉所在的浙大一院新门诊大楼竣工,床位数扩充到了多张。医疗条件在逐年改变,不变的是这家人的医者仁心。90年代末,一位病人由于治疗时间长、花费大,陈水泉也干脆让父女俩住进了自己的家。这位病人和肝癌斗争了两年,临终前将女儿杨美娇托付给了陈水泉夫妇。

患者女儿杨美娇:后来我父亲把我托付给叔叔,希望我以后也学医。他们把我当女儿一样看,对我真的挺好的。

第三代医生:操控“机器人”做手术

为了完成一个患者的临终托付,陈水泉夫妻俩十几年来,帮助杨美娇读书、就业、成家。从陌生人到医患关系再到亲人,父母做的这一切深深地影响着儿子陈艺成。

秦修裴的儿子、浙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陈艺成在谈到父母对患者的态度时说:“他们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对病人好,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

与上两代人相比,陈艺成是幸运的,本科、硕士、博士顺利毕业。工作以后,出国交流,培训学习更是常态。如今,41岁的陈艺成已经成长为泌尿科的业务骨干。

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经历了5个小时,陈艺成操作机器人,把病人的肿瘤成功取出。作为母亲,当看到儿子用机器人做手术的画面时,秦修裴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退休医生秦修裴:如果我爸爸妈妈在的话,看看祖国的医学这么发达,和国外都接轨了,真是高兴,现在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很欣慰了。

如今,一张世界规模最大,覆盖率高达98%,惠及超过13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已全面建立。截至到年,医院数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所发展到了9所。不仅如此,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秦修裴的儿子陈艺成说:“从我外公外婆到我爸爸妈妈再到我,我们家当医生已经当了七十多年了。我也非常庆幸生在这个时代,因为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因为只有国力强盛了医学才会得到发展,医学发展了我们才有武器去治愈患者,患者治愈了大家幸福感才强,全民健康大家才能全民幸福嘛。”

今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陈艺成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并决定要从理学医,这将是这个家庭第四代医生。时代在变,医学技术在变,这个医学世家不曾改变的是以心为灯,守护生命的初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